土木人都提桶跑路後,我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聖女”"/> 主站 商城 論壇 自運營 登錄 註冊 土木人都提桶跑路後,我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聖女” D.哈卡...

土木人都提桶跑路後,我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聖女”

D.哈卡

2024-09-09

返回專欄首頁

作者:D.哈卡

原創投稿

評論:

我好像忘記提紅桶了。

如果你問我哪個大學專業出路最多,以我的親身經歷來看,必然是我們土木行業。前幾天,我和大學室友們聊了聊,發現咱們寢室真是人才濟濟,雖一同師出土木,但畢業後去處各不相同。有三個室友考研上岸,分別轉專業到了礦勘、水利和採礦,跟着導師搞研究。礦勘的哥們如今還遠赴非洲,頓頓烤肉。還有一哥們也考公上岸,現在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我自知沒有潛心學習的耐性,便兜兜轉轉來到了3DM,如今有幸能充當各位的“互聯網史官”,倒算是緣分。

不過曾幾何時,土木學子倒沒必要像如今這般開枝散葉——在不斷伸長的槓桿上,無數棟瓊樓玉宇拔地而起;在紙醉金迷的夜晚裡,無數個商K包廂夜夜笙歌。

數年前被許諾“榮華富貴”的土木專業大學生,懷揣着憧憬踏入校園。但他們那時殊不知,有人已經“如此生活三十年”。

在導師和老前輩描繪的美好藍圖中,他們入行後可以“三總五項”“會所嫩模”,走上人生巔峰不是夢。於是,有許多土木學子在面對師兄們的抱怨和規勸時,表現得不屑一顧,甚至在網絡上和“詆譭”土木的黑子們對線。

畢業後,土木學子才終於明白,學長們句句都是肺腑之言。等待着他們的不是“三總五項”和“會所嫩模”,而是風吹日曬和通宵打灰。

巨大的落差讓土木學子們故地重遊,有感而發地留下自己的“悟道真言”——於是,初代“土木聖經”就此誕生。

《土木聖經·舊約》

他們也和學長們一樣,成爲“勸退土木”的自來水,在互聯網上用自己的血淚教訓,告誡每一個土木專業的大學生,趁爲時未晚要替自己找到後路,最好直接轉行。

不過在每一屆土木新生裡,總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依然沉浸在舊日的幻夢中。他們相信,只要熬過黎明前的黑夜,在未來等待着自己的是一片光明。

但聖經之所以被奉爲聖經,自然有它的道理。質疑“聖經”的絕大多數人都只能重蹈覆轍、提桶跑路,然後爲“土木聖經”續寫新章,變成“勸退土木”的自來水,和下一屆土木學子進入新一輪的循環中。

《土木聖經·新約》 圖源:B站@大猛子ym

隨着越來越多的土木人破防轉行,越來越多的學長學姐奉勸學弟學妹們不要重蹈覆轍,這個循環終於被打破。許多土木人本着“能勸一個是一個”的想法,開始在自媒體上發聲,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辛酸。而其中最直觀有效的勸退方式,不是長篇大論與孜孜教誨,而是直接貼出土木人們入行前後的照片,讓旁人在對比中,自己琢磨其中滋味。

還有人把土木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段子拍成短視頻,用反諷的方式展現工地上的種種不堪。他們希望由此可以讓還執迷不悟的土木大學生明白“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隨着土木學長們“勸學”勢頭的擴大,以及“提桶跑路”在互聯網的傳播,“土木工程是個天坑”才終於成了大衆共識。

土木工程也從曾經張雪峰老師推薦的吃香專業,變成了現在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天坑——昔日,土木工程專業的分數線比計算機專業還高,但今年有人僅靠438分,就成功撿漏同濟大學全國排名第一的土木工程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的地位,就這樣逐漸擁有了某種共識。

圖源:抖音@白工

但土木自媒體們並沒有因爲完成了“勸退”任務而就此銷聲匿跡,反而在不斷髮酵的輿論中,獲得了潑天的流量。

有人把土木老哥們的悲慘現狀化作提醒自己改變現狀的警鐘。當他們學不進時,就刷兩條土木博主的視頻給自己提振士氣。視頻的評論區中,也有不少人互相加油打氣,許願上岸。

而圍觀他人的不幸,或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在這類吐槽土木現狀的短視頻下,除了有土木老哥在互相抱團取暖、有學子在臥薪嚐膽,還有隔岸觀火的吃瓜羣衆,將這些苦難景觀化,並將其當作日常娛樂來消遣。

在互聯網的解構中,土木人儼然成了賽博“弱勢羣體”。儘管在現實中大家都在儘可能遠離土木,但是在互聯網上,大家又都將“土木祥林嫂”團團圍住,一邊聽着她的哭訴,一邊在評論區中感同身受或者大肆玩梗。

土木行業雖然式微,但是它在互聯網上的流量卻因上述原因扶搖直上。而哪裡有流量,哪裡就有人趨之若鶩。

不得不說,自媒體真的是各行各業的“萬金油”出裝。行業蒸蒸日上時,你可以展示自己吃到紅利後的幸福人生;行業開始內卷時,你可以轉到教育端販賣焦慮,開班賣課;等行業滑入谷底時,你又可以作爲受害者兜售自己的痛苦,指導後輩提桶跑路。尤其對於土木行業來說,其中更是有無數人想要謀求更好的待遇,因此自媒體也就成了土木人開展副業,甚至轉型主業的不二之選——土木博主們發視頻的原因多了一層功利,勸退新人的目的仍在,但如果還能順帶再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他們倒也樂見其成。

所以,如今你在各大視頻網站上,可以看到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的各類土木博主。他們的數量衆多,基本覆蓋了土木工程中下層的所有崗位。你甚至可以用土木博主組建一個自媒體打灰項目部——項目經理“王總”、總工“白工”、副總工“一顆星星”、生產經理“大猛子”、商務經理“第五元素”、施工員“小馬”、預算員“璇工”、資料員“魚工”、卡工“不是卡工”……

還有人另闢蹊徑,開發出了土木自媒體的海外賽道。身爲多元宇宙中“白工”的同位體“黑工”,他在中國讀完土木專業後又回到了非洲助力祖國發展。和已經飽和的中國市場相比,非洲如今百廢待興,正處於土木的紅利期。因此,原本在中國博主口中用於反串的經典臺詞“乾土木的又爽了”,在他口中卻變得無可辯駁。

圖源:抖音@非洲土木-黑工

可能和中國相比唯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非洲打灰得讓安保人員配備幾把AK。

甚至除了現實賽道外,還有人借自己前土木老姐的身份披上了虛擬主播的皮囊,在VUP領域開闢了一條嶄新賽道。昔日土木行業中的“無間道”,偶爾也會作爲她直播中的談資。

而在當下百花齊放的土木自媒體中,自然少不了真正的鮮花。尤其對身處工地打灰,長時間見不到聖女的土木哥布林來說,稀缺的“土木剩女”對他們更是有超乎常人的吸引力。

“土木剩女”——沒錯,就算是在別處被捧得高高在上的“聖女”,來到土木也要低人一等,變成了每天在工地“077”,沒時間談情說愛的“剩女”。“土木剩女”們將“土木人來到工地的前後變化”和“變裝視頻”的創意進行結合,產出了帶有土木風味的“擦邊視頻”:她們在視頻開頭還身披反光衣,頭戴安全帽,但是下一秒就化身成爲真正的聖女,對着鏡頭直拋媚眼。這一套下來,足以勾走屏幕前土木哥布林們的心。

圖源:抖音@魚垚yao

當然除了傳統的正向變裝視頻外,土木變裝中還有一類獨具特色的逆向變裝視頻。原本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土木聖女”,在經過工地的錘鍊後,直接退化成了皮膚黢黑,樣貌邋遢的“土木女哥布林”。

圖源:抖音@粑粑貓·

當然,這些逆向變裝視頻終究只是少數。大部分注意自己形象的“土木剩女”,在日常工作中不需要常下工地,且極其注意防曬,在出鏡時也會給自己畫上精緻的妝容。但就算如此,她們的手臂和臉蛋相比還是明顯黑上一截。而這也說明了無論是男是女,只要身在工地,都難免遭到它的嚴刑拷打。

圖源:抖音@一顆星星

但耐人尋味的是,其中有一些“聖女”雖打着“土木”的名號,身上既沒有安全帽和反光衣,背景中也沒有項目部和工地。除了名字外,幾乎無法在視頻中看出她們和土木的關聯。而且,她們全身的皮膚都白白淨淨,彷彿工地的困苦生活並沒有在這些“聖女”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當然,對於大多數觀衆來說,這些細節並不重要。只要“聖女”們美麗依舊,可以用火辣的胴體繼續捕獲他們的視線,繼續刺激他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那麼便已足夠。

特別是那些疲憊的土木人,當他們在深夜時分躺在臨時搭建的板房裡,機械地滑動着短視頻時,更不會深究“聖女”們究竟是“白貓”還是“黑貓”。他們只渴求屏幕另一端的片刻美好,能夠稍微慰藉自己那顆被工地無情磨礪,而蜷縮成一團的靈魂。

在土木行業裡有着這麼一則傳言,“提桶跑路”時一定要用紅桶,要不然自己的靈魂就會被留在工地。

但對土木人來說,機械運行的底噪、泥濘的土路、飛揚的沙塵、悶熱的板房,已經永遠刻印在他們的青春當中。

就算用紅桶跑路,他們的一部分靈魂也將永遠被囚困於那個紅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