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洗腎率居全球之冠 數據說話:這種慢性病是最大原因
臺灣洗腎率居全球之冠 數據說話:這種常見慢性病是最大原因。(示意圖/Shutterstock)
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USRDS)2020年發佈的年報指出,臺灣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及洗腎率皆全球之冠,而其中約有五成是因爲糖尿病腎病變所致。醫師提醒,糖尿病雖然屬於慢性病,但若長期放任血糖波動,當心糖尿病併發症來的又兇又狠,重創腎功能!
知名家醫科診所遊淨惠醫師表示,血糖控制與腎功能息息相關,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腎臟在被迫長期處理高血糖血液時,將造成腎臟內負責過濾血液、排除毒素的腎絲球出現病變,逐漸喪失正常功能,加上糖尿病患者經常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等同樣會傷害腎臟的共病,恐加速腎臟功能衰退。
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及早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維持每3至6個月安排腎功能檢查,特別是尿液中偵測到微量白蛋白的患者更要提高警覺,務必儘速與主治醫師討論對策,積極治療血糖以減緩腎功能下降速度,避免腎功能的破壞。
部分患者誤以爲胰島素與洗腎有關,其實抗拒治療纔是造成洗腎的元兇!遊淨惠醫師解釋,部分患者常以沒有症狀爲由而輕忽治療,結果送醫時往往已出現腎病變等相關併發症,由於口服降血糖藥物需要經過肝腎代謝,腎病變末期患者只能依靠不會造成腎臟負擔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不過這羣患者的腎功能衰退嚴重,還是得藉由洗腎維持身體正常運作。因此,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來說,及早使用胰島素反而又助於加強血糖控制,遠離洗腎的結局。
此外,對於服用口服藥後血糖仍未改善的患者,會先審視其飲食與用藥的狀況,必要時也建議以胰島素積極介入。
今年(2021)恰逢胰島素髮明100週年,遊淨惠醫師進一步說明,胰島素自發明以來不斷改良至接近人體的成分,根據不同類型可分爲長效胰島素與速效胰島素,過往糖尿病患有時一天需要注射高達4次不同類型胰島素,以分別穩定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現階段已有複方劑型的胰島素,一天一次即可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大幅提升治療的便利性,也有控制體重的效果,建議患者就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選擇。
遊淨惠醫師舉一名60多歲患者爲例,他應酬不斷加上作息不固定,也未規律使用胰島素,就醫時不僅糖化血色素高達9%,尿液檢查也顯示出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症狀-微量白蛋白尿,判定爲洗腎高風險患者,所幸,經醫師評估改用複方胰島素,糖化血色素順利控制在7%以下,他也對便利的治療方式感到相當滿意。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遊淨惠醫師也提醒,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防疫的同時也應該落實血糖監測,建議採取配對血糖的方式監測飯前與飯後血糖,若兩數值差距過大應向主治醫師反映,現在許多診所有推動視訊看診或電話看診服務,患者可以線上與醫師討論血糖狀況,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好好控制血糖,順利挺過這波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