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自古經濟比較強,爲何南方王朝不定都於此?

就經濟而言,蘇州從秦漢以來就比較強,現在依然在全國名列前茅。2023年城市GDP總量排名,前幾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上海、北京、重慶是直轄市,廣州是省會,深圳是地級市中的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只有蘇州,不僅是普通地級市第一,而且比江蘇省會南京還強。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中部,西抱太湖,北依長江,地勢低平,河流縱橫,湖泊衆多。

蘇州面積約86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1296萬(2023年)。

蘇州城區水陸並行、河街相鄰,以“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蹟名園”爲獨特風貌,緯度是北緯。

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始建吳城(今江蘇蘇州),爲吳國都城。

古人評價太湖,說吳郡是天下的倉庫、人的腹心,未有倉庫不守而天下能安,腹心有恙而人能得全的。天下諸郡向朝廷的租賦所出,吳郡(蘇州)常居第一。

秦漢、隋唐、元明清這樣的大一統王朝,其統治基礎一般有兩個:西北(多指北方)出甲兵,東南出錢糧。

這個東南,實以蘇州爲中心的太湖平原。蘇州北距長江不遠,南距杭州灣也不遠,往東不遠就是太平洋,旁邊就是太湖,號稱帶湖扼江。

大一統王朝的統治重心在北方,而對多定都於南京(南宋實際定都於杭州)的南方王朝來說,蘇州則是他們的米袋子、錢袋子,又是京畿重地,戰略地位極爲重要。

秦朝會稽郡首府設在吳縣(今江蘇蘇州),項梁殺會稽太守,起兵反秦。項梁率項羽等,領江東三萬餘大軍(其中八千精銳騎兵),渡江而西。不久後項羽入關中,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爲漢王。

三國東吳的發家之地也是吳郡,孫策從曲阿遷居於吳郡,得到吳郡錢糧,所向皆克。東吳是六朝的草創階段,諸事還不完備。到了東晉立國於東南後,吳郡作爲南京的經濟倉庫以及戰略門戶,受到東晉南朝統治者的高度重視。

隋文帝滅陳朝,其中有一路軍隊出東海直蹈吳郡,斷掉陳朝的糧援,這是陳朝迅速爲隋所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有人會問了,蘇州既然這麼重要,除了春秋吳國外,南方王朝爲何不在蘇州定都呢,反而定都於南京或杭州?關於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從蘇州的地理位置來分析。

東吳、南朝宋齊樑陳、五代十國的南唐,要爭霸中原,國都就不能離中原太遠。東晉和南宋有一個亦真亦假的北伐夢,這是他們在江南立國的基礎之一,國都更不能離北方故土太遠。

南京位於長江南岸,距離中原不過長江與淮河兩條大河,出了淮河就是中原腹地。

南宋雖然定都於杭州,放棄南京,但南京依然是南宋重要的北伐基地。蘇州雖然富有錢糧,但長江到蘇州不算遠,而且一馬平川,不利於逃跑。杭州背靠錢塘江入海口,偏安東南,一旦南京失陷,小朝廷可迅速下海摸魚,便於逃跑。杭州以西有天目山,南渡錢塘江後也是崇山峻嶺,危機時也可逃到山中。

杭州以東杭州灣南岸的寧波,憑山負海,有會稽山等爲之阻隔,同樣是一座續命的要塞。

南方參與爭霸中原的勢力,從整體上看,一般分爲三大塊:西邊的巴蜀,中間的荊襄,東邊的江南,皆在長江邊上。三塊區域的交通往來主要就是依靠長江航運。比如從成都(經岷江)、重慶、江陵、鄂州(今湖北武漢)等重鎮到南京,一水即可直達。蘇州城區並不在長江沿岸,水路交通不如南京發達,不說爭奪中原,就是對長江中游的荊襄,管控力度也有限。

對於立志逐鹿中原甚至恢復故土的東南王朝,定都南京是進取的表現,如果從防禦或逃跑的角度看,定都蘇州就不如杭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