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廣州如何穿越經濟週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佳楠 見習記者譚硯文 廣州報道
9月20日,中國共產黨廣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強調,全力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落地落實,突出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完善內需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組數據可以感知廣州在經濟轉型中的脈動:今年上半年,廣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其中超高清視頻及新型顯示產業增長15%,服務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長84.2%和1.1倍;目前,全市新設民營企業11.03萬戶,穩居全省第一,總量達202.03萬戶,佔企業總量超過九成……
在受訪專家看來,廣州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通過制度型開放和營商環境優化的引領,吸引海內外企業紮根廣州。當前,廣州正面臨產業轉型陣痛期,要立足於對產業經濟規律的遵循,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利用開放的商貿優勢,激發城市發展活力。
化科創“變量”爲產業“增量”
當前,受內外需求不振、結構轉型不快、長期矛盾凸顯等影響,廣州經濟運行仍處於動能轉換、結構調整的關鍵期,產業結構調整亟需以新質生產力突圍,築牢穿越經濟週期的底盤。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爲特徵的生產力。這爲廣州以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發展動能提供新思路。
今年以來,廣州加快產業升級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系統謀劃佈局未來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高技術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9.8%,其中,醫藥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分別增長7.5%和10.7%;超高清視頻及新型顯示產業增長15%,模擬芯片、集成電路圓片、服務機器人、民用無人機、液晶顯示屏產品分別增長45.9%、88.3%、84.2%、1.1倍和1.8倍,創新發展動能加快培育成長……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產業要向新發展,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好高校集聚的人才優勢,另一方面,也要將高校人才所擁有的素質能力與產業市場相結合,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以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在去年底召開的廣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以科技自立自強之進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實現新躍升,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持續放大高質量發展倍增效應。
爲把科技創新“變量”轉化爲產業發展“增量”,廣州今年以來出臺科技成果轉化“1+N”政策,啓動建設縱貫南北100公里的活力創新軸,打造“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成爲全國唯一集衆多國家級科技平臺於一體的城市。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佈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百強科技集羣顯示,“廣州-深圳-香港”科技集羣連續五年排名全球第二位,廣州的科技創新活力在全球創新版圖中充分顯現。
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南沙)副院長趙宏宇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研究院是坐落在廣州南沙發展的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面向智能無人系統領域科學與技術前沿,積極佈局新型海洋智能無人系統的研發,廣州爲科研團隊提供了良好的創新氛圍,接下來將做好海洋智能無人裝備平臺研究,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推進技術與應用融合發展。
湖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黨工委書記徐曉波同樣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廣州的機制體制創新激發了研究院的科研動力與產教融合,接下來將持續紮根灣區,通過項目攻關、成果轉化等途徑,促進創新成果和產業佈局深度融合。
企業用“腳”投票千年商都
在受訪專家看來,廣州以創新動力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背後是千年商都的開放底色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驅動。
王理宗表示,對外,廣州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商業文化知名度享譽全球;對內,廣州注重自身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通過制度型開放和營商環境優化的引領,吸引海內外企業選擇廣州。
自2018年起,廣州營商環境改革從1.0版本迭代至6.0版本,在全國率先打造市政公用服務“六聯辦”,使企業辦事時間壓縮了75%;產業項目帶方案出讓的申請材料縮減近50%,辦證時間最高提速83.3%,實現了項目“拿地即開工”……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讓企業得以“輕裝上陣”。
而在剛剛過去的7月,廣州市將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二級資質覈定”“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審批”等31項市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爲廣州南沙區實施。這一簡政放權的舉措,不僅是落實《南沙條例》中關於“能放則放”原則的具體實踐,也是廣州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的現實體現。
得益於此,企業紛紛用行動按下“投票鍵”。數據顯示,今年1~4月,廣州全市新設企業11.8萬戶,同比增長5.47%,其中全市新設民營企業11.03萬戶,穩居全省第一,總量達202.03萬戶,佔企業總量超過九成;新設外資企業(含分支機構)2354戶,總量突破4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廣州以24家排名第九,比去年增加2家,相當於加拿大整個國家的獨角獸數量,這些企業成爲推動廣州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源。
在經營主體用“腳”投票的另一風向標上,世界級企業項目同樣紛紛落子廣州:採埃孚廣州電子工廠計劃於2025年實現量產、中歐(廣州)產業轉化基地於今年正式啓動、路易達孚在南沙投資的富凌食品科技產業園已開業一週年……外資在穗用真金白銀投下的信任票,讓廣州加速成爲產業發展熱土。
廣東芯聚能半導體有限公司總裁周曉陽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廣州良好的營商環境優化有助於提升企業創新水平,作爲廣州從事高科技產業的民營企業代表,將持續提高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助力廣東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
立白凱晟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立白科技集團創始人陳凱旋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廣州爲製造業企業提供的優質服務,對實體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讓企業更有信心加大投資,助推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研發更多日化產品的綠色化轉型,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求。
“廣州商貿色彩濃厚,商業文化濃郁,在謀求經濟增長動能時,要善於鍛造產業發展長板。”王理宗表示,廣州激活城市發展動力,要立足於對產業經濟規律的遵循,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一方面要聚焦注重廣州本土傳統產業優勢,加快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另一方面,要利用廣州開放的商貿優勢,着力培育一批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