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界”之外,華爲和廣汽組建“頂級局”
11月30日,廣汽和華爲在廣州舉行智能汽車戰略合作簽約活動,簽署了深化合作協議。
據簽約活動公佈的信息,廣汽將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廣汽將以新品牌爲載體,與華爲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產品開發、營銷及生態服務等領域的合作,爲用戶帶來領先的智能化體驗。
這是官方口徑,爲了不引起閱讀和理解的偏差,我全段話直接複製黏貼過來。
信息雖然短,但這一百多個字,蘊含了豐富的信息:廣汽和華爲是深化合作,也就是說,是在此前已有合作的基礎上,上升到更高層面,此前已經是戰略合作,大家可以體會一下現在是什麼合作。
如果一定要形容,那就套用一個詞,叫“全天候戰略合作”。不一定準確,但可以表達那個意思。
華爲跟車企原有的合作,有三種模式:一是零部件供應模式;二是HI模式;三是智選模式。
合作的緊密程度也依次提高,零部件供應模式主要合作的是傳統車企,HI模式主要是新能源車企,智選模式就是指目前的四個界,分別和賽力斯、北汽、奇瑞、江淮合作的問界、享界、智界、尊界。
華爲和廣汽其實都沒有公開講,這次合作的深度會不會超出智選模式,但我判斷它大概率在智選模式之外,有兩個依據:
一是廣汽已經有三個自主品牌,傳祺、埃安和昊鉑,涵蓋大衆品牌和高端品牌,目前分屬兩家企業,兩家車企都和華爲合作多年,大概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模式。
幾個月前,廣汽傳祺和華爲還在松山湖亮相了他們合作的概念車1Concept;華爲也一直是廣汽埃安的供應商,供應鴻蒙系統等軟硬件。
如果在智選模式範圍內,廣汽完全可以在原有品牌上進行合作,沒有必要再另起爐竈,設立一個新品牌。
第二點是華爲在這次戰略合作上出動的高層層級,比其他的合作更高。
根據公佈的信息,雙方參加戰略合作簽約活動的,廣汽有董事長曾慶洪、總經理馮興亞,華爲有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廣汽副總經理閤先慶和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副總裁遲林春分別代表廣汽和華爲簽約。
不但華爲在“四個界”裡主要的負責人餘承東沒有出現,而且領頭人直接上升到了餘承東的領導、華爲的領軍人物徐直軍。
除此之外,還有路邊消息稱,在政府等各個層面,還有更高級別的人蔘與此事。這裡就不展開了,如果想知道,我有機會再寫文章。
廣汽和華爲有合作基礎,合作已經覆蓋從硬件到軟件,從產品到雲端,從研發到智能製造等多個領域。
也就是說,雙方都有比較深度的瞭解。更高層面的合作,是建立在雙方認可的基礎上達成的,而且優勢互補。這是合作模式不一樣的前提,也是目標更宏大的前提。
廣汽造車已經27年,在整車製造、車型平臺、動力電池技術、品質控制等方面在業內有較高的江湖地位;培養了一大批能打的造車人才,在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思想也很開放;體制機制也較爲靈活。
華爲聚焦信息與通信技術,十年前開始進軍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形成了顯著的優勢。華爲這幾年在和車企的合作中,形成了領先的軟硬件技術和IPD流程,也已經獲得了市場驗證。
在新能源智能化進程中,中國的大衆化品牌已經席捲了市場,前幾個月的市場份額,自主品牌已經達到了60%。
這說明,新能源智能化的技術和市場,也已經充分驗證。從大衆品牌的新能源智能化替代,走向高端品牌的新能源智能化替代,是歷史必然。保時捷、邁巴赫(參數丨圖片)、BBA、凱迪拉克、林肯、雷克薩斯等歐美日豪華品牌,很快就會迎來這一天。
儘管大趨勢是確定的,不過競爭仍然激烈。很多中國車企這幾年加速了高端化進程,目前國內有十來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從增程式、純電動兩條技術路線上進行包抄。
也就是說,就算要從中國品牌內部突圍,需要更強大的實力。高端品牌之所以高端,就是因爲要求更高,從產品定義、技術、製造到品質,都比大衆品牌高不止一個層級;從競爭層面看,短板不能短,最好沒短板,長板又要足夠多足夠長,纔可能勝出。
廣汽和華爲之所以要聯姻做高端品牌,底層邏輯就在這裡。
行業共識是,未來中國可能出現三四個影響全球的高端品牌,目前來看,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個高端品牌敢說站穩了腳跟,入場券都沒到手。從這個層面看,此時入局高端車的成功率,取決於怎麼玩。
掃一眼牌桌上的對手,很容易看出,廣汽和華爲聯手的玩法,已經是國內車企高端化的“頂級組合”。
華爲東莞松山湖總部和廣汽番禺總部,直線距離和伶仃洋隔江相望,過虎門二橋車程也只有60多公里。同爲廣東的兩大巨頭聯合發生的故事,大概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視野可能不止於廣東、中國,甚至是全球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