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五十歲與憂鬱
五十歲是憂鬱的年紀,而我們唯一的排解之道就是輕鬆看待自己的絕望,把老年經歷變成黑色笑話的題材。(示意圖/ shutterstock)
再明顯不過,五十歲是憂鬱的年紀。在此之前,我們都還能抵擋人生走下坡的謠言。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還能裝年輕。只要謹慎選擇衣着,吸收流行音樂新知,我們站在一羣三十五歲的人羣中可能還不會太突兀。如果我們冒險自嘲垂垂老矣,別人可能還會叫我們少誇張了,然後說幾句安慰的話,而這原本就是我們的意圖。不過現在,一提到自己的年紀,比我們小五歲以上的人都會不禁蹙眉。五十歲不再是玩笑或可愛的自嘲:這是老年的開端。
而且我們有親身體會,明白從四十歲到現在,時間過得有多快,這加深了恐慌感。再幾十年,我們就離不開結腸造口袋和輪椅了。我們內心可能仍感年輕,不過手上的皺紋並不同意:這是一雙老人的手。今天自己的醜照在三年後看來無比青春,將令我們深感自豪。「醜照」是時光旅行的一種,顯露我們未來的老態。
到了這個年紀,我們身邊的人開始離世。不同於二十幾歲時碰到的那種偶發悲劇,現在死亡已經變成常態。我們開始習慣閱讀訃聞。不可避免地,我們的憂鬱也有性的成分。我們羞愧地退縮到角落,心知自己的外表對許多人來說有多噁心。多數人一想到我們的性慾就感到難堪,彷彿被年長親戚意淫一樣,完全違反自然。由於羞愧,我們變得正經八百而疏遠。年輕一輩可能覺得我們不友善,甚至冷漠;但我們只是想確保他們知道我們並沒有過度關注他們。他們也可能形容我們「可愛」或「親切」,彷彿一隻無害的寵物。
到了人生這個階段,我們已累積豐富經驗。深夜將睡未睡之際,我們腦海中可能自發隨機出現胡亂的影像,人生的不同階段浮現在眼前:小學的書桌、大學時第一間宿舍、巴黎那間飯店、拜訪舊金山的旅程、中式餐廳的那一晚、孩子出生不久後海岸邊的那道曙光。我們經歷過許多,有時覺得自己彷彿有一千歲。
幸好,到了五十歲,我們比以前更擅於感恩。我們深知人生不會無限延續下去,因此不像之前追求更偉大目標的時候,現在比較不會對衆多事物嗤之以鼻。我們經歷過夠多驚慌與戲劇性事件,已懂得欣賞平靜的一天。我們遇過夠多的人,充分見識過人性的複雜,已能對獨處感到滿足。同時,我們也不像以往對自己那麼感興趣。我們已經知道自己有多少部分永遠不會改變,也知道自己搞砸了多少事。另一方面,我們開始對歷史中奇特的時期和別的國家感到着迷。我們在人生更寬廣的長河中洗去自大。也許我們的名譽與聲望沒那麼重要。成功只是空想,帶來的只有暫時的欣羨,而真正重要的是人際聯繫和親密感,讓我們能夠卸下平常勇敢的樣子,承認人生有多辛苦、自己有多傷心。我們受夠了炫耀與假裝;我們仍然在意的人都是好人,他們同樣受過苦,知道如何透過自己的痛苦與他人建立聯繫。
我們可能越來越容易被小孩子感動。我們自己較年長的子女正在樓上房間裡生悶氣,他們現在正值鄙視我們的年紀。不過當我們在公園裡看到小小孩快樂地衝向母親,他們的步伐搖搖晃晃,我們知道一把抱起他們的手感;我們還記得他們的重量,那是人類生命中某一階段特別的輕盈感,也渴望那個時期的單純,當時還不需承受那麼多怨憤,只要提議跳支舞或吃冰淇淋,就能成爲孩子眼中的英雄。
五十歲時,我們位於溜向死亡的滑梯頂端。未來幾年,我們還可以直挺挺站好,但過不了多久,背部就會開始僵硬、膝蓋無力(現在關節就已經會發出奇怪的聲響),連彎腰穿襪子都有困難。但我們無法抱怨不公或把這件事呈報當局,因爲所有人都逃不了這種經歷。我們出生所簽署的合約就載明這種情況,這不是上天的暴行或失誤,雖然感覺非常相像。
唯一的排解之道就是輕鬆看待自己的絕望,把老年經歷變成黑色笑話的題材。現在要做什麼大改變已經太遲了,不過我們可以學着以儘可能的尊嚴乘載我們的平庸,重新認識謙遜,離開我們不再適合的各種情境。我們應該調整心境,轉換爲最適合這個年紀的情緒;我們應該學習「在土星座下生活」,沉浸於不再自大的良性憂鬱中。
(本文摘自《憂鬱的種類》/ 方舟文化出版)
【內容簡介】
◤走進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探究當代最重要的情緒
我們很少深入覺察自身的憂鬱情緒,但它其實是衆多情緒之中最具價值的一種,不該只被和沮喪、憤慨和酸楚做聯想。人活於世,必然遭遇痛苦,而憂鬱是我們對這些苦痛最溫柔、最靜默、最富智慧的接納與迴應,是絕望和樂觀相互權衡的過程。
◤理解憂鬱的多元面貌,重新學習「自我欣賞」與「自我同理」
憂鬱值得我們更入微地理解、欣賞且給予尊重,而人們卻傾向避而不談,任它的陰影在這高度競爭、狂亂嘈雜的社會無限蔓延。本書大膽談論憂鬱的相關話題,蒐集並解讀每個人心中常有的各種憂鬱情緒:
▸追逐成就的憂鬱──大腦強烈反對平靜、放鬆的狀態,這威脅到它的生存。一兩天的休息之後,它會再次要求我們爲自己負責、質問我們生命的目的。
▸週日晚間的憂鬱──週一症候羣其實往往從前一天的下午就開始悄悄鼓譟,我們習慣在應當放鬆的日子,思忖待完成的工作和不確定的未來。
▸獨自旅行的憂鬱──機場、飯店、餐館、車站,周遭的淒涼讓我們從家裡虛僞的慰藉中獲得解脫。我們不必再假裝,這裡的環境鼓勵我們坦承已隱藏太久的悲傷。
▸自我批判的憂鬱──「內心批判者」通常深夜來訪,等待我們身心俱疲之際,低聲訴說惡毒的話語。用書中的話予以回擊吧!人生艱難,我們都值得被寬容對待。
本書實際列舉三十五種不同形貌的常態憂鬱,與讀者一同辨認及剖析,理解憂鬱在特定程度上屬於人類天性,也讓讀者練習自我欣賞與自我同理。
【作者簡介】
「人生學校」是個全球性組織,目標是助人過上更充實的生活。希望透過我們出品的書籍、禮品和文具系列,激發更具思考力的天性,並且幫助每個人獲得滿足感。「人生學校」是探索自我、人際關係、工作、社交、尋求平靜、以及透過文字、社羣和對話欣賞文化的資源。你可以在網路上和遍佈全球的分支機構找到我們的課程、活動和一對一的療程。
「人生學校」是個快速發展的全球性品牌,YouTube頻道擁有超過六百萬訂閱人數、臉書追蹤人數超過三十五萬一千人、IG追蹤人數超過二十一萬八千人,推特的追蹤人數則超過十六萬三千人。
「人生學校出版社」在系列編輯、知名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的指導下,彙集「人生學校」創意團隊的想法和理念,出版的書籍一貫傳達着條理清晰、精心策劃的宗旨:沉着、可靠、明智。
《憂鬱的種類》/ 方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