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徵兆恐40歲就浮現 醫:4狀況是警訊
注意力差、記憶衰退? 40歲起恐有失智前兆,醫曝4老化徵兆。(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我國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攀升,醫師指出,近年不少人提早老化,40幾歲就開始出現認知衰退症狀,臨牀4大指標包括記憶力減退、專注力下降、判斷力減弱及控制力不佳,進而影響各方面生活能力,建議中壯年平時就要進行專注力訓練,從50歲開始抗老、防老、備老。
檯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及行動臨牀心理師林希陶,今日(15)舉辦《臨牀認證125個樂齡專注力遊戲》 新書分享會。(李念庭攝)
檯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及行動臨牀心理師林希陶,今日(15)舉辦《臨牀認證125個樂齡專注力遊戲》 新書分享會,此書爲國內第一本針對中壯年、高齡者的動腦遊戲書,結合心智、認知、專注力的健腦遊戲,有助提升記憶力,活化腦細胞、延緩老化。
研究指出,60歲以上長者注意力會逐漸變差,容易分心,而注意力缺失可運用心理學方法,以行爲治療與認知訓練增進。我國將老人定義爲65歲以上,但許正典表示,近年老化年紀提早,許多人40幾歲就開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症狀,常懷疑自己是否失智。
許正典說明,臨牀上最明顯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專注力下降、判斷力減弱及控制力不佳,出現此4大指標,就是認知衰退及精神老化的警訊,鼓勵民衆50歲起,就要開始抗老、防老、備老。
許正典解釋,人逐漸老化,可能開始丟三落四、忘東忘西;原本能持續半小時專注力,可能只剩10~15分鐘;判斷力下降,也常導致很多老人因此被灌迷湯、詐騙上當;控制力不佳,則會影響情緒及行爲,如情緒起伏大、行爲不如以往穩重,或生理上產生改變,無法一覺到天亮、沒有按時吃飯等。
林希陶表示,他和許正典醫師自2008年起,撰寫一系列注意力相關書籍,收到許多家長反映,家中長輩出現失智前兆,也需要這樣的專注力訓練。因此,2人從各種注意力認知遊戲中,挑出基礎知識較多的相關訓練,選擇「找錯、唐詩、部首、鏡像圖、模仿畫」等心智鍛鍊遊戲,共計5大類別125個遊戲,更適合已具高階認知能力的大人。
林希陶說明,5大類別遊戲中,「找錯推理王」需要觀察及歸納能力;「部首大作戰」需要語意記憶、思考流暢度及認知彈性;「鏡像博物館」考驗對視覺細節搜尋比對的注意力轉換及持續度;「超級點陣圖」需要掌握整體圖案及線條間的相互關聯,還要有視動協調運筆的能力;「唐詩走迷宮」則需要找出合理語詞、考驗能否完整正確回憶。
許正典呼籲,長輩可以先從每天10分鐘開始,至多30分鐘,一般約3~6個月,注意力會有所改善。他也提醒,遊戲進行中要適時給予自己或長輩肯定及鼓勵。藉由課程設計,讓長者找回專注力、組織力、判斷力和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