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小三通維穩兩岸關係

旺報社評

烏克蘭軍隊挺過俄羅斯第一擊,俄烏展開談判,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烏克蘭生靈塗炭已淪爲最大輸家,俄羅斯人民也將因西方國家的制裁而受苦。兩岸關係與俄烏關係本質不同,但俄烏戰爭的慘況告訴我們,兩岸只能在和平發展過程中逐步化解政治分歧,不能存在任何其他選項。

烏克蘭走偏路線

俄烏戰事在兩岸社會都引起轟動,也一定程度讓兩岸民粹重燃。北約對烏克蘭口惠而實不至,戳中了對岸網民的興奮點,熱切討論俄軍「閃電戰」模式能否應用於「武統臺灣」。同樣,在綠營長期「親美抗中」宣傳影響下,雖有人對美國先後拋棄阿富汗、烏克蘭感到五味雜陳,也有人出現「以戰止戰」的天真想法,再度把炮口向內對「親中勢力」大加撻伐。

更令人憂心的是,面對兩岸同時升起的民粹聲浪,官方並非呼籲冷靜或設法抑制,反而予以縱容甚至操作利用。蔡總統在烏克蘭戰爭前後兩次國安會議,反覆突出所謂「境外認知戰」和「在地協力者」,外交部和陸委會痛批大陸救援在烏臺人的宣傳。大陸不遑多讓,國臺辦發言人嚴厲警告法理臺獨,稱若臺獨誤判形勢、鋌而走險,將採取斷然措施堅決粉碎。實事求是,法理臺獨在臺灣政治現實下,成功機會基本爲零,大陸若把「邊緣化」的急獨聲音太當回事,未免誤判情勢,反而對和緩兩岸關係不利。

當然,兩岸關係緊張持續6年,雙方藉助烏克蘭危機說說狠話、凸顯立場以穩定內部民意,其實可以理解。蔡政府跟隨美國腳步對俄製裁,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北京對臺獨的嚴厲警告,也意在向內部武統派、網路民粹安撫交差。大家都清楚,「武統臺灣」並未納入中共二十大的核心議程,中選會駁回辜寬敏兩項制憲意向公投案,辜寬敏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再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顯見法理臺獨主張在臺灣不現實,兩岸共同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提升民間交流格局,減低意外軍事衝突的風險纔是當務之急。

烏克蘭危機產生的本質,源於該國近年逐漸放棄扮演強權間緩衝區角色,造成俄國強烈的不安全感所致。如何維持並深化臺灣的臺海和平緩衝區地位,應是烏克蘭戰爭對兩岸政府與民衆的啓示。烏克蘭國土面積位居歐陸第二,蘇聯解體後曾是俄國與北約間的戰略緩衝區,但烏克蘭10多年來一面倒的「親美反俄」路線,尤其歐美不甩俄國,有意吸納烏克蘭加入北約,終於迫使普丁按下戰爭按鈕。臺灣身處第一島鏈戰略要衝,坐擁全球核心供應鏈,面對日益加劇的美中新冷戰情勢,保全自身的唯一之道,唯有將自己打造爲更強勁的和平緩衝區,而非撕咬中國的豪豬。

中美和平緩衝區

臺灣承繼五四運動「賽先生與德先生救中國」理念,實行西方制度,雖與美國親近,但更沉浸於中華文化中,加上過去30年兩岸交流互動的堅實基礎,是臺灣作爲和平緩衝區的最佳要件。面對新冷戰鐵幕在全球降臨的威脅,臺灣的命運和烏克蘭在一線之間,期盼民進黨務實理性,抓住時機開啓後疫情時代兩岸民間交流的大門,兩岸交流就會成爲維繫臺海和平穩定的最重要紐帶。

從短期看,兩岸應該在各自防疫規定前提下,儘快推動「小三通」復航。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就提出「以通促融」的期許,蔡政府日前鬆綁包括陸港澳在內的境外商務客來臺,金門縣政府和廈門臺商都希望「小三通」在清明覆航。重啓「小三通」在現實層面將降低民衆往來成本,是便民惠民的好政策,在象徵意義上則是兩岸「春暖花開」的訊號。

從中期看,疫後兩岸交流可望恢復,經過將近兩年的壓抑,可能出現爆發性成長,勢必出現更多因交流而衍生的問題,兩岸官方應超前部署,及早恢復兩岸在既有協議下事務性溝通管道的運作,並着手解決過去一段時間在防疫、農產、檢疫、教育、觀光等積累的問題。

烏克蘭戰火將提高全世界的風險預期,只要兩岸穩住交流、溝通、合作的基本盤,臺海和平的命運就能掌握在兩岸人民自己手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