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平視世界 臺灣俯視大陸?
旺報社評
剛剛閉幕的大陸「兩會」,外界焦點都放在香港選制改革方案上,這不過是表層現象,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兩會」上的一席話,道出了深層原因。他說,「現在這一代中國年輕人正在變化之中,心態、思想也在改變……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有別於反覆推敲、措辭精確的正式講稿,大陸領導人即興場合的談話,更能反映真實的心態。無獨有偶,早在5年前,時任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也在一次即興講話中感慨,過去他們到美國時總是對美國投以羨慕眼光,如今「孩子們」去美國已經覺得不以爲然。這與習近平「平視世界」之說異曲同工,都代表一種對制度和國力的自信。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陸對西方從「仰視」變爲今天的「平視」,不僅僅是經濟、軍事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的平起平坐,還有心理層面的巨大改變。有消息指出,去年中共五中全會上,北京領導層先後提出兩個概念,一個是「西強東弱是歷史,東昇西降是未來」,另一個是「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形成鮮明對比」,這兩段論述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共同構成中共政治菁英對今後世界情勢及大陸國際地位的基本研判。
尤其是過去這一年,外部世界的許多跡象都強化了大陸領導層的心理認知。例如,川普在美國攪動民粹一事無成,最後不僅狼狽下臺,還留給美國社會巨大撕裂和一次罕見的國會山莊暴亂。反觀大陸政治進入「超穩定」狀態,又一個五年規畫奠定;再如新冠疫情爆發後,大陸在遭遇巨大危機的困境下,以「新舉國體制」在半年內基本控制本土疫情、迅速恢復經濟,反觀西方任何國家、任何體制都難以做到「清零」狀態,疫情不時反彈。
這時候就有必要再回來探討香港議題。在北京眼中,近年來香港出現的一系列風波和問題,恰好印證了他們對「東西治亂」的辯證思考。香港兩派政爭乃至2019年開始出現的大規模社會抗爭,在北京看來就是「西方之亂」對自身穩定的威脅,再加上港府在應對疫情上表現不佳,與北京亦步亦趨的澳門卻能有效控制,率先與大陸各省恢復通關,更強化北京對香港「治理問題」的既有邏輯,屢屢要求港府以澳門爲「榜樣」。因此,當新的選舉制度出爐,外界批評此舉恐徹底逆轉香港民主化方向時,北京完全不在乎各種異議,認爲自己纔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當中國大陸已經平視世界,不再仰視西方,甚至在某些方面開始「俯視」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缺陷和問題時,臺灣應該如何自處?如何看待今天的大陸?如何與大陸菁英及民間溝通?這是擺在臺灣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坦白講,做爲大陸曾經仰視的對象,臺灣向來對大陸都有一種優越感。即便現在臺灣GDP已經被福建省超越,但無論是自由民主制度、多元社會文化,還是臺灣在科技、醫療的核心優勢,臺灣很難扭轉對大陸的既有心態。
這纔是對兩岸融合、心靈契合的最大考驗,但這也是臺灣做爲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歷史機遇。對臺灣來說,中西交融的歷史背景與制度特質,決定了臺灣人對中華文化與西方文明的兼容幷蓄,而這恰恰是中國大陸在「平視」西方過程中所欠缺的。臺灣不應妄自菲薄地「去中」,而是應該預見性地看到未來中國大陸與西方世界可能產生的一場「文明衝突」危機,並在其中扮演溝通、緩衝的角色。否則,如果臺灣把自己界定爲代表西方世界「抗中」的先鋒,不僅是真正意義的「自我矮化」,也會把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過去30年大陸的經濟成長的確亮眼,但相對於以百年爲尺度計算的西方現代文明來說,只是一個片段。中國大陸要學會與西方世界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和諧共處,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如何以和平方式處理和解決兩岸的政治分歧,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也是中國對全世界的最大貢獻。
對比這20年中國與西方在香港以衝突收場,大陸對臺灣應該更加耐心、更多善意,更充分地融合,爲「百年變局」開啓中華民族新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