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沒人買房? 胡偉良:「雙老危機」反而帶動新屋需求
▲隨着人口老化,未來老人住老屋的「雙老危機」更加嚴重。 (圖/記者張一中攝) 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近期人口紅利問題不斷被討論,各界專家學者也針對臺灣少子化現象進行數據調查。究竟少子化是導致新屋市場需求減少的主因嗎?對此,臺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鬍偉良認爲,隨着人口老化,未來老人住老屋的「雙老危機」更加嚴重,預估未來10年內高齡社會對新屋的需求將大大提升。
根據國發會人口報告指出,臺灣2000年跨入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期」,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佔7成以上,而勞動人口在2011~2014年達顛峰,佔總人口約74.4%。
但受到少子化衝擊,2016年開始快速下降,人口紅利將於2020年脫離。國發會預估,2061年15歲以下幼年人口將減少139萬人,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減少783萬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增加404萬人。意味着「少子化、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
而「少子化」現象是否讓房屋巿場需求將減少?胡偉良表示,只看少子化數據,就斷定未來房屋市場沒有年輕人、沒有成家購屋需求的觀念是短視的,民衆未來更應關注的是隨着人口老化的現象,而高齡社會對於新屋的需求將會更急切。
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統計,以全臺房價最高臺北市爲例,首購族平均年齡爲40.9歲,其中30~40歲的購屋者佔37.5%、40至50歲佔25.7%。胡偉良指出,假設40歲年齡層購屋者在20~30年前就已購屋,當時購買的公寓多是沒有電梯的住宅,經過20~30年居住後,隨着購屋者年齡的增長至現在的60~70歲,也顯示老人住老屋的「雙老危機」恐怕更爲嚴重。
另一方面,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止,全臺30年以上老屋爲384萬戶,預估10年後全臺30年以上房屋將進一步攀升至597萬戶、20年後則有739.7萬戶。
未來高齡社會需求將成爲新成屋市場的主流胡偉良表示,房市景氣好的時候,投資客至少佔3成以上的交易量,一年約佔移轉量10萬棟以上,不過這幾年房市景氣低迷,購屋客層產生結構性改變,投機、投資客大幅減少,再加上少子化,人口紅利減少,大都會中可用素地愈來愈少,預估房屋市場每年新蓋的房子將不到8萬戶。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今(2017)年上半年全國40年以上老屋大增19萬至179萬,佔比一舉突破2成,等於每5間房子就有一間屋齡在40年以上。進一步觀察40年以上老屋,今年6月跳升至179萬,比起去年底的160萬宅,暴增19萬戶,佔比也從去年底的19%升至21%。
胡偉良指出,依照比例來看,新成屋每年新蓋的數量不到8萬戶,但老屋卻在短短半年內增加19萬戶。他認爲,單以每年汰舊的速度和市場增加的供應量做比較,可以明顯觀察到幾年後,新屋居住需求供不應求,預估「高齡住宅」將成爲未來房地產另一波主流產品。▼臺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鬍偉良。(圖/胡偉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