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聯準會12人 竟是全球市場亂源

▲聯準會主席葉倫。(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楊少強

是什麼讓股市大跌又大漲?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美國聯準會官員嘴炮。近來聯準會官員對升息與否的表態立場前後不一,把股市整得死去活來,成爲市場不確性最大來源。

9月9日,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羅森格蘭稱「升息是合理情況」,美國標普500指數當日重挫近2.5%,被稱爲「黑色星期五」。隔一個交易日,聯準會理事雷納德稱維持現行利率是「明智之舉」,標普500大漲1.5%。要知2016年至今對股市最大沖擊是英國脫歐,當天標普500重挫3.6%,聯準會官員一發嘴炮就有英國脫歐的7成功力,他們的影響力由何而來?

降息,由12票委員決定

不少輿論習慣稱聯準會升息、降息,其實此說法有誤導性。聯準會能直接設定的只有重貼現率——也就是它貸款給商業銀行的利率。但輿論關心的升息降息並非指重貼現率,而是聯邦基金利率——也就是各銀行間彼此拆借的利率。

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聯準會要升息,它就賣出公債以回收資金,銀行能用來貸放的資金數量下降,利率就上揚,此舉將一直進行到拆借利率達到聯準會心目中的理想水準爲止。回收資金以及拆借利率的變化,又會影響各銀行與無數個人、企業間的借貸利率,而這又影響人們借、貸、投資、消費,以及債券與耐久財價格。牽一髮動全身,這就是聯準會權力的來源。

聯準會又是如何決定出這個理想的利率水準呢?答案專家投票有權決定升降息的是聯準會的「公開市場委員會」,12票成員裡,聯準會理事佔7名及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一名,剩4票在11個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裡輪流

決策三難:不精、不準、不合

許多人認爲,聯準會可用精確模型來決定理想的利率水準,但貨幣政策至少有三個困難,一是訊息不全。經濟運作沒有時速表與衛星定位,任何人都無法掌握當下經濟的速度與位置,最多隻能在一季結束後才知該季經濟數據是升或降。然而決策卻不能事後才做,聯準會的專家只能憑着當時有限並彼此衝突的訊息來下判斷。就算知道當時經濟的所在位置,這也遠遠不夠,他們還須預知經濟未來會處於哪個位置,因爲今天的決策是要彌補明天的不足或多餘。

聯準會官員對利率立場的反覆引來一個問題:爲什麼利率要由他們決定?

左右市場運作,卻無人監管

聯準會否定市場決定的利率,將其硬性操作到12個官員認爲理想的0.25%,其隱含的意義是:這12人比社會上千千萬萬的消費者、企業家,更知道利率理想水準在哪。

聯準會的干涉還帶來一個客觀結果,那就是增加市場上每個人決策時的成本。

目前的聯準會是「披着私營外衣政府機關」,其理事及主席由美國總統任命參議院追認。雖然聯準會每年都會將盈餘上繳政府——2014年時約1千億美元,但不論白宮或是國會,都不能審聯準會的預算,因此有人提議將聯準會納入監管。

但這只是把聯準會原有的權力移交給另一個官僚機關,誰又要來監管這個監管者

真正解方在把「決定利率」的權力還給社會上無數個人。讓聯準會不再享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大權,或許纔是全世界福氣

【 更多報導

龍千玉兒子住院狂燒500萬》澳洲護士:不是澳洲醫療貴,臺灣人該學「負責」

「誰叫你是女生!」女兒要洗碗,兒子唸書就好?母親們,別再養媽寶了

老是喊經濟差、物價飛漲,7張圖告訴你:臺灣人還是很敢花錢

終於有人幫臺灣說話》中國網路爆紅文:爲什麼有些臺灣人這麼討厭大陸人?

空姐毛毯,說"Could I take a blanket"爲什麼不對?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