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以科技創新提升發展成色

“十四五”時期,山東全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每年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力爭到“十四五”末,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氫能源等領域取得150項左右具有牽引性支柱性的重大創新產品。

2020年,山東“四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0.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5.1%,比2015年提高12.6個百分點,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悄然發生變化。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雖然初見成效,但創新支撐能力不足等難題依然存在。前不久,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德剛教授被聘爲山東淄博慧科助劑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副總”,便於打通高校科研成果鏈與企業需求鏈。慧科與李德剛已合作10多年,但雙方長期停留在甲方乙方的關係上,合作效果有限。掛任“科技副總”後,李德剛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分子篩技術,幫助企業開發出銷售額達3000萬元的PVC複合助劑。據悉,最近,淄博市出臺政策,市財政對評估優秀的“科技副總”給予3萬元補貼,對優秀“科技副總”與企業合作的科技項目,優先推薦申報市重點研發計劃等各類企業項目,給予企業項目資金支持。

收益分配、成果轉化、期權激勵機制上向領軍人才傾斜,山東早有探索。2019年12月,位於山東鄒平市的西王特鋼發行的1億股股份授予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及其研發團隊,其中4900萬股授予中科院金屬所附屬公司。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以10項核心技術入股西王特鋼,目前,這10項技術已全部實現產業化,開發出重點領域用高品質特殊鋼品種120多個。雙方深度合作,在鄒平打造國家級特種鋼新材料和高端裝備零部件產業精品基地,拉動了山東省裝備製造產業鏈條,形成了核電大型優質鍛件、風電大型高端風機主軸、柴油機大型高均質曲軸等高端裝備產業鏈條,助推了山東省裝備製造業發展。

如何從制度上解決科技人員積極性問題?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於洪文表示,下一步,山東將強化技術要素市場體系建設,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和“二級事業單位正職領導持股”兩項改革試點。

作爲山東省製造業的支柱產業,去年山東裝備製造業利潤逆勢上揚,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7.3%。這其中,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功不可沒。繼今年1月濰柴創造了發動機銷售15萬臺的單月最高紀錄,2月份以來各類發動機供不應求,訂單同比增長192%。20多年來,濰柴創造了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33%、利潤複合增長率41%的“濰柴奇蹟”,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這些年濰柴成功的密碼。在深耕主業的同時,濰柴不斷對關鍵核心技術發起攻關,推動實現了商用車動力總成、CVT動力總成、液壓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突破。

從“靠鋼吃飯”到“棄鋼發展”,從“鋼鐵俠”到“綠巨人”,濟鋼集團在鋼鐵主業停產後,利用老工業區騰退土地打造的空天信息產業基地備受關注。這裡將搭建作爲航天衛星工程核心部件的世界首條空間行波管自動化裝配線,用3年至5年時間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濟南提出,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關鍵新材料、基礎軟件等領域,實施重大裝備和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計劃,全力建設高能級科創平臺。“聚焦打造‘智造濟南’,以更大力度推進協同創新和制度創新,鼓勵支持技術創富、技術造富,重振濟南工業雄風,創造濟南智造新輝煌。”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