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月實施「糧食短缺」應對法 政府急闢謠

日本《食料供給困難事態対策法》即將生效,允許政府在食糧危機時要求農民擴大生產、變更作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本《食料供給困難事態対策法》(糧食供應困難事態對策法)即將於4月1日生效,允許政府在食糧危機時要求農民擴大生產、變更作物。然而,社羣媒體近日出現「政府將實施糧食配給制」、農戶「不增產將被罰款」等不實消息,對此,農林水產省週二(4日)緊急發佈聲明澄清。

據日本《產經新聞》5日報導,該法規定,若食糧供應嚴重短缺,政府可要求農家提交生產計劃或調整作物種植,違規者可能面臨最高20萬日圓(約新臺幣4萬3千元)罰款。但農水省強調,新法並未要求強制增產,罰則僅適用於未提交生產計劃者,與生產量無關。

至於「糧食配給制」,該法未新增相關制度,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可能依其他法規實施。

1月28日,農水省公佈新法細則,將稻米、肉類(牛、豬、雞)、大豆、小麥、糖、雞蛋、植物油、乳製品等12項列爲「特定糧食」,若國內供應量減少超過20%並引發價格飆漲,即可啓動相關應對措施,包括要求農民提交生產計劃。

然而,農業界對此法案仍存疑慮。有農民表示,農產價格低迷,生產成本卻不斷上升,導致農業經營困難,認爲政府應確保合理價格,否則難以在真正危機時配合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