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古都裡的“地鐵文脈”:城建與文化同行

中新社太原11月15日電 題:七朝古都裡的“地鐵文脈”:城建文化同行

中新社記者 李新鎖

山西太原有2500年建城史歷史上曾七次爲都。初冬,太原老城北大街附近,專爲600餘歲明代石橋設置的“遺址館”工程已近尾聲。地下十餘米處,地鐵2號線正模擬運行。其間,這座城市努力尋求城市更新和傳承文脈的平衡。

15日,太原老城區北大街和解放路交叉口處,高架橋躍起跨過路口橋下即是正在建設的“鎮遠橋遺址館”,遺址館地面以下十餘米處,是正在模擬運行的山西首條地鐵——太原地鐵2號線。

在太原地鐵修建過程中,地鐵2號線沿途文物古蹟修繕、保護牽動各方目光。

2017年秋,太原地鐵2號線在建設中意外發現一座石拱橋太原市文物局方面介紹,石橋長15米、寬9米,是明清太原府城大北門外的鎮遠橋,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古石橋還安置在原來出土的地方,上面建起一座遺址館。將來,遊客能走進遺址館,近距離觀看古石橋風貌。”正在遺址館施工的劉建設說,工程已接近尾聲,預計將和地鐵同步開通。

在老城區內,地鐵2號線串聯起明代鎮遠橋、解放百貨大樓、山西府衙博物館等衆多人文古蹟。

地鐵開通在即,如何留住城市記憶、傳承歷史文脈成爲當地民衆熱議話題。

“解放百貨大樓營業有60多年了,當年曾是太原人的消費中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結婚三大件都是在此購置。”生長於斯王昕說,雖然和各類新興商業綜合體相比,百貨大樓早已不再光鮮,但很多“老太原”依然對她情有獨鍾。

在剛剛過去的“雙11”,這家老百貨也搭上了電商購物節新風潮。大樓內外,衆多中老年人呼朋引伴,手裡拎着大小商品滿載而歸。

王昕說,太原近年城市框架拉大,面貌變化很快,“如何在快速發展中留住城市味道是個問題”。

2020年,《太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草案對外公示,城區範圍800餘處文物納入其中。主政者希望,“通過保持和延續名城傳統格局和風貌,改善歷史環境,塑造太原歷史文化名城獨特意象”。

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表示,當地加強城市建設中的文物保護,落實土地儲備前置考古,歷史文脈得到有效傳承。

以前述地鐵2號線沿線爲例,山西府衙綜合整治工程接近尾聲,陳列布展有序推進;歷史文化街區鐘樓片區、五一廣場首義門、皇廟等富有老城特色基因的重要建築、街巷保護修繕正在加快推進;明清太原府城鎮遠橋遺址館與地鐵2號線同步建設,實現“橋站共生”。

劉玉偉說,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們依託衆多富含太原文化內涵古建築遺存,佈局開放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館,將分散在城市社區歷史文物,打造成民衆身邊博物館和百姓城市會客廳,“以期讓太原成爲一座處處散發濃郁文化氣息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