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加關稅”鬆口,中國車企壓力不減
今年前三季度,歐盟純電新車註冊量同步下降5.8%,市場份額從14%降低至13.1%,歐盟似乎把這樣的結果歸因於中國純電汽車的入侵。
10月29日,歐盟對中國純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稅的條例正式生效,爲期5年。
其中,歐洲電車銷量最高的品牌特斯拉,其在中國上海工廠產、出口至歐洲的新車加徵7.8%關稅。
中國本土企業面臨的關稅更重:比亞迪加徵稅率爲17%、吉利爲18.8%、上汽集團爲35.3%。這四家外,其他合作企業爲20.7%,未合作企業一律爲35.3%。
也就是說,一輛中國自主品牌生產的電動汽車,若想進入歐洲市場銷售,至多將被徵收45.3%的關稅,這無疑是個毀滅性數額。
這個條例在中歐兩個地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對。在歐盟27個成員國的投票中,5個國家明確投出反對票,其中包含汽車工業大國德國,以及中國車企在歐建廠的窗口國匈牙利。
奔馳董事會主席對外表示,反補貼稅會傷害整個歐洲純電汽車的發展環境。
果然,條例生效一個月不到,懲罰性關稅計劃就出現變數。11月23日,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在接受德國新聞電視臺的採訪時透露:
“我們正在繼續與中方就電動汽車進行談判,接近與中國達成取消關稅的決定。我們即將達成協議:中國可以承諾在歐盟至少以最低價格提供電動汽車”。
中歐雙方在傳達一份積極信號——歐盟似乎要對中國電動車鬆口了。
行業人士告訴36氪,“實際上還有很多不確定”。縱然歐洲車企需要中國純電汽車共同帶動歐洲市場的消費熱情,但控制中國品牌進入歐洲的速度、保護本土企業利益也是歐盟的基本責任。
關稅風雲下,中國車企出海歐洲將如何生存?
中國車企:期待關稅減免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U-EVS的數據,今年10月,上汽旗下名爵MG4 EV在歐洲銷量爲2193輛,在歐洲純電銷量榜上排名14,是中國本土車企在歐銷量的翹楚。
這款國內起售價僅爲12.98萬元的車型,在歐洲定價爲3.199萬歐元,摺合人民幣將近25萬元。這樣的價格差異下,名爵MG4 EV仍然在歐洲收穫了消費者喜愛。
與其售價和定位相似的大衆ID.3,同月銷量爲3455輛。對於在歐洲已小有口碑的名爵品牌而言,假如關稅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減免,MG4 EV銷量的進一步增長便並不是空想。
對大衆汽車而言,關稅政策會影響其旗下純電汽車的市場競爭力,但也不是全無好處。
有大衆人士告訴36氪,大衆集團在歐洲推出的高性能子品牌Cupra,旗下全新車型Terramar便是在大衆安徽位於合肥的工廠生產,“這個車型就是從中國出口到歐盟的”。
關稅會直接影響Cupra品牌的定價,以及大衆汽車收穫的利潤水平。Terramar是大衆汽車在華生產、出口歐盟的開始,關稅政策的變化,也影響着這家德國車企的全球化命運。
對於初踏歐洲市場的新勢力品牌而言,由於在歐銷售業務處於早期,加徵關稅對其造成的傷害尚且不大。
小鵬汽車西歐總經理便曾公開表示,小鵬汽車的短期目標是在歐洲站穩腳跟,不追求銷量,而是致力於樹立品牌的形象。
“但關稅減免,對我們來說肯定是好事”,另一位在新勢力車企負責出海業務的人士向36氪表示,“不過現在消息太多,實際上還有很多不確定”。
結果未揭曉之前,車企們只能選擇“等待”。
關稅壁壘下,中國車企出路在哪?
燃油車時代,中國車企在全球範圍內競爭力的確有限。但隨着中國市場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自主品牌的三電技術經歷了消費市場的反覆驗證。
其中,在電池方面,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佔據着領先位置。
一方面,國產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得到優化,電池安全性、整車熱管理都在穩步提升。另一方面,由於中國電動汽車增速快總量大,中國企業的規模化效應也更加明顯。
這也就意味着,假如歐洲消費者需要一輛裝載更大電池的汽車,那麼中國企業將會迎來新的機會。
這樣的事情正在發生。
2024年的前三季度,豐田憑藉第五代混動技術,在歐洲大殺四方,進一步鞏固了其僅次於大衆汽車的銷量第二位置。從極小容量的鎳氫電池,到18.8kWh的鋰電池,大電池混動技術深得歐洲消費者青睞。
其中,全新的C-HR銷量賣出9.7萬輛,成爲豐田在歐洲第四熱賣的車型。C-HR同步推出的PHEV版本,讓豐田插電式混動車型在歐洲的銷量同比暴漲93%。
同樣體積下,容量更大的鋰電池,能減少混動汽車碳排放、創造更長的純電續航里程,以及爲車內更多需要耗電的娛樂設施提供電源。
這樣的大電池混動技術,正是中國車企的優勢。
今年1-8月,插電式混動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漲幅達到85.4%,總量爲278.6萬輛。並且這樣的趨勢還在繼續,中國自主品牌正在繼續加大混動車型的電池容量。
比亞迪今年推出的漢DM-p四驅旗艦型,純電續航已經達到202km。寧德時代更是在10月發佈了一款專門針對混動車型開發的驍遙電池,這是全球首款實現純電續航超400km的混動電池。
沃爾沃、捷豹路虎、豐田等企業紛紛表示,將迎合市場對大電池混動車型的需求,投入新一代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開發。
豐田社長佐藤恆治表示,豐田新一代PHEV車型,純電續航里程將至少在200公里以上。
在大電池混動車型的技術與產品發展上,中國企業的確領先於其他地區,能否抓住歐洲市場正在發育的消費需求,將成爲中國車企出海歐洲的關鍵之一。
從華人市場大的國家入手,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行業人士告訴36氪,英國是歐洲對中國車接受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英國人懂車,並且思想也不死板,部分中國品牌在歐洲銷量最好的地區就是英國”。
由於不受歐盟條例限制,英國將更有可能成爲支撐中國汽車在歐銷量的主要陣地。
這樣的市場還有匈牙利。這是歐洲華商最密集的國家,目前華人總數已超6萬人,華爲、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均在匈牙利有投資,比亞迪在匈牙利更是已經擁有一座新能源巴士工廠。
“中國電動車進軍歐洲,首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品牌力的建設”,行業人士告訴36氪。但相較於歐洲消費者,華人顯然更容易接受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
藉助華人力量,快速打開歐洲市場,增加自主品牌車輛在歐洲的保有量。再通過用戶與口碑,首先在華人聚集的區域擁有品牌影響力,再逐步擴散至區域、國家、乃至整個歐盟、歐洲地區,“這會是更切實可行的路徑”。
在汽車文化發源地歐洲,高昂關稅必然會加大中國車企進入難度,但關稅政策的向下調整也僅僅降低門檻。中國品牌的歐洲出海路,註定漫長且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