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做電波拉皮麻醉後猝死 腎臟醫:國家認可的醫師分類沒有醫美

一名女子到某醫美診所進行電波拉皮,麻醉後卻血氧不穩,送醫搶救後仍不治。(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49歲的邱姓女子,昨(7日)到北市中山區某醫美診所進行電波拉皮,麻醉後卻血氧不穩,送醫搶救後仍不治,讓醫美手術安全性再掀討論。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曾在臉書表示,「在國家認可的專科醫師分類(部定專科)中,目前並無醫美科或減重科。」

邱女昨從桃園至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一所醫美診所,做電波拉皮、注射肉毒桿菌等療程,在麻醉期間,出現血氧濃度不足,主刀的吳姓女醫師隨即暫停手術,並以救護車協助邱女送醫,但邱女仍不治身亡。

王介立在臉書粉專曾PO「臺灣醫界的轉職系統」文章,指以他爲例,他身爲腎臟科醫師,代表他的一轉爲內科,二轉則爲腎臟科;若以小兒腎臟科醫師爲例,他們的一轉是小兒科,二轉纔是小兒腎臟科。

王介立指出,一轉的專科是否一定會寫在前面呢?其實未必,例如小兒外科醫師,他們的一轉是外科,二轉纔是小兒外科。基本的運作邏輯是需要成爲外科醫師,才能進一步成爲小兒外科醫師。若是先成爲小兒科醫師,之後想轉成小兒外科醫師,則需先重新一轉至外科,再二轉至小兒外科。至於小兒感染科醫師,則是先完成小兒科的訓練(一轉),再研修成爲小兒感染科醫師(二轉)。

那醫美科或減重科呢?王介立表示,在國家正式的轉職系統中,並沒有這些科目。換句話說,任何專科的醫師都可以選擇加入這些領域,這較像是一種工會或產業組織的概念。工會系統與專科轉職系統是並行運作的兩套系統。在國家認可的專科醫師分類(部定專科)中,目前是看不到醫美科或減重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