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服務實體經濟 穩住經濟大盤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題:努力服務實體經濟 穩住經濟大盤——央行相關負責人詳解上半年金融數據
新華社記者吳雨
今年以來,我國金融總量穩定增長,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上半年新增信貸重點投向哪些領域?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實施效果如何?下半年金融如何支持穩經濟?在1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詳細解析上半年金融數據,迴應熱點問題。
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
今年以來,受疫情和俄烏衝突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發佈會上介紹,上半年,人民銀行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應對,努力服務實體經濟,穩住經濟大盤。
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6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億元;新增社會融資規模2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2萬億元。
海報:2022年上半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3.68萬億元(新華社發 劉茜 編制)
阮健弘介紹,上半年,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上繳結存利潤9000億元,合理增加流動性供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上半年,企事業單位人民幣貸款增加11.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03萬億元。
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1.4%,比上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8.82萬億元,同比多增4.77萬億元。
在阮健弘看來,當前人民幣存款多增較多,M2增速較高,主要是由於金融體系努力服務實體經濟,派生貨幣相應增加。另外,今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互配合,財政支出進度加快,也推動了M2增速上升。
此外,上半年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6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爲4.16%,比上年同期低34個基點。
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推出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不斷強化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數據顯示,6月末,我國投向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9.7%,比各項貸款的增速高18.5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8%,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2.6個百分點。截至目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已累計支持銀行向企業發放低成本貸款439億元。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介紹,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利於激勵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實現資金向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精準傾斜的效果。今年創設的科技創新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等新工具按季發放,將於7月首次申請,目前人民銀行正在有序推動相關工作。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鄒瀾介紹,人民銀行6月已調增開發性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加大對長期有用、短期可行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貸款支持力度。近期,人民銀行還支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金融工具,規模共3000億元,以解決重大項目資本金到位難等問題。
“通過金融工具的支持,能夠快速精準打通資本金無法到位造成的堵點,推動項目儘早開工,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鄒瀾表示,資本金足額到位後,前期8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中長期信貸資金可及時跟進,並撬動商業銀行貸款、社會資本等迅速跟進。
圖爲國家重點基建項目濰(坊)煙(臺)高鐵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跨龍煙鐵路超長轉體樑成功轉體。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應對挑戰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工具儲備
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鄒瀾表示,這爲應對超預期的新挑戰、新變化留下了充足的政策空間和工具儲備。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不過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阮健弘表示,疫情以來,我國宏觀槓桿率增幅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以相對較少的新增債務支持了經濟較快恢復。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國經濟已呈現復甦勢頭,這爲未來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水平創造了條件。
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金融管理部門必須對各類金融風險保持高度警惕,進一步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提前量,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他介紹,當前,我國金融風險收斂,總體可控,99%的銀行業資產處在安全邊界內。金融部門將持續壓降高風險金融機構數量,力爭“十四五”期末,全國高風險金融機構數量壓降至200家以內。
鄒瀾介紹,下半年,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落實已確定的政策措施,實施好前期出臺的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助力穩住經濟大盤、穩就業保民生。
編輯:聶粵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