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 政黨惡鬥的祭品
畢業季節已至,年輕人大概已無心唱我們當年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畢業生心裡最大的忐忑,是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
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止臺灣,青年就業是世界普遍的問題。接下來,經濟衰退,AI大幅取代人力,年輕人將首當其衝,但是臺灣年輕人除了要承擔世界經濟鉅變的後果,更要承擔20年來,甚至更早從李登輝開始,臺灣政黨惡鬥的後果。
每位總統候選人都高唱「要給年輕人創造未來」, 2016年總統大選第1次投票的129萬「首投族」約佔總投票人口的6.8%,難怪兩黨加柯P都要以年輕人爲取悅對象。但今天年輕人不是那麼容易取悅,2014年太陽花運動時,尚有大批熱血青年認爲只要打倒國民黨,大陸服務業不進來,自己就可在臺灣偏安一隅。
但這5年來已經證明沒有中國因素,臺灣經濟進展仍然有限。美國如此先進、龐大規模的經濟體,每年都有3.5%的經濟成長率,臺灣卻只有不到2%。當大陸經濟成長率從6.5%降到6.3%時媒體大作文章,說大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但照這樣的成長率,再過16年,大陸的人均所得將和臺灣差不多。
這一代年輕人成長於資訊時代、喜歡享受美好生活,他們敢於表達,每人都很個性化,愛恨分明。他們要傾聽,不要誆他們,也不要敷衍他們,開了競選支票就得兌現。他們沒有感情包袱,會自行尋求安慰,例如在網路上;大人能做到的是身教,不是言教;是引導,不是權威。
例如,蔡英文喊出今年臺商回臺投資金額上看5000億元的目標,但這個數字恐有膨風之虞。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日前指出,估計今年底會到位的投資約1137億元,明顯比目標低很多;而多年來外商投資臺灣金額居亞洲之末,很難回覆昔日榮景,最新的洛桑管理學院年報只能用「弱勢」來形容臺灣的外商投資競爭力。
2013年出版的《國家爲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作者廣泛比較失敗國家和成功國家的制度相異處,是在政府採取「廣納型」和「榨取型」制度。廣納型就是在經濟上致力於保護財產權、制訂不因人而異的遊戲規則、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反之,國家若被只想攫取資源的人把持,則必然走向衰敗。
而今,朝野兩大黨都是被少數政治菁英把持,早已失去當初革命時,期待國家景象一新之感,臺灣正在走向衰敗之路。通常國家一旦開始衰敗,就失去發展經濟的動力,例如日本、菲律賓、阿根廷,不管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可能陷入經濟停滯,臺灣雖已踏入人均所得2萬美元,但也要警惕近年來中等收入陷阱,避免落入像日本的失落20年。
今天一旦年輕人錯過了進入職場、找到好工作的機會,未來在AI世界他們將更難融入,青春的他們將註定被時代狠狠拋棄。因此風起雲涌的世界,容不下只以意識形態爲施政主軸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