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經濟】李沃牆/臺商迴流的經濟「真相」、「假象」與「隱憂」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企業申請上市櫃掛牌的家數只有33家,年減近37%。(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爲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大家都希望國家經濟好,全民發大財,但臺灣經濟真的好嗎?如果政府撒錢、膨風、製造經濟大好假象,吹噓施政政績,那豈非全民受騙,最後一場空呢?主計總處於10月底所公佈的第3季GDP概估統計達2.91%,超乎各界預期,居亞洲四小龍之首。11月29日將發佈第4季至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若第4季GDP成長率維持不變,將推升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2.53%。此外,經濟部開心地宣佈,臺商迴流投資逼近7,000億臺幣,可創造5.63萬個工作機會;但經濟部官員在立院質詢時說出:「海外資金匯回0元」,立刻引起輿論譁然,一時之間,喧騰報章,成爲熱議焦點。又在美中貿易戰中,臺灣真的有具體的轉單效應而漁翁獲利?臺股創新高的背後,難道是臺灣的經濟基本面大好?眼前的現象,猶如「花非花,霧非霧」,大部分民衆心中恐是一團迷霧,一臉狐疑。究竟,當前臺灣經濟成長的「真相」、「假象」與「隱憂」爲何?
真相1:三角貿易淨利減少 轉單效益早已有之
事實上,因中國大陸這幾年的產業結構轉型,勞動成本增加,再加經濟下行;不少臺商在美中貿易前早就轉移全部或部分生產基地至東南亞或回;只是貿易戰後,廠商爲避關稅,向臺廠下單的轉單效應尤有顯著。這種改變,也讓「臺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三角貿易淨利在2016年爲214億美元;2017年爲203億美元;2016年爲183.8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受臺商迴流影響,三角貿易淨利大減13%,僅70.2億元。根據聯會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統計,臺灣爲美中貿易單最大的轉單受益國,預估轉單金額達20億美元。足見,轉單效應早已有之,於今年最爲顯著。但要注意的是,轉單效應會持續?君不見,紅色供應鏈已強勢進軍臺灣筆電代工領域,並破天荒拿下雙A(宏碁、華碩)訂單,將衝擊廣達、仁寶等臺灣一線筆電代工廠。
真相2:政策利多投資增加 工業用地價格飛漲
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在政府適時推出「歡迎臺商回臺投資方案」、「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方案」、「中小企業加速投資方案」等利多政策,加上科技產業新需求,臺商申請極爲踊躍,投資明顯由負轉正。根據主計處預估,固定資本由去年的4.45%,增加至今年的7.89%;民間投資將由3.65增加至6.92%;另今年上半年累計資本設備進口大幅增加至15.8%;且半導體資本設備進口躍升40.3%。然而,此波迴流臺商泰半是製造業,尤以科技廠商佔比最高;不僅對對工業區土地需求大,用電需求量也高。據悉,臺商「迴流潮」早已涌入工業地產市場,近5年自用型買方搶進工業土地的金額已逾800億,佔總交易額逾7成,漲幅2至4成。至今,工業地產市場依然炙手可熱,水漲船高。傳聞中壢工業區的價格已經從1坪14萬漲到28萬;而新北五股工業區更有單坪破百萬的土地行情。根據信義房屋的資訊顯示,去年前3季工業用地和工廠交易總額爲新臺幣290.2億元,其中,桃園便獨得126.5億元,稱霸所有縣市;地價更是3年狂漲7成5。除此,也有資金流入辦公室及豪宅市場,亦可能帶動一波房價上漲。土地固定資本投資增加是事實,但能真的防止臺商藉機在工業區囤地炒作?還有,大家或許不知,對臺灣投資貢獻最大的其實是臺積電的資本支出,今年資本支出上看150億美元;若無臺積電,臺灣的投資項可能慘不忍睹。
假象與隱憂1:經濟成長暫居領先 但人均GDP卻遠落後
執政黨吹捧臺灣經濟成長率在第三季超越新加坡,香港及南韓,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若然,的確值得喝采;但這是季的成長率,全球各國泰半是比較年成長率及長期趨勢,而非僅視一季表現。再者,臺灣經濟成長率即使短期表現不錯,但按2018年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名目的人均國民所得統計,卻仍停留在2萬5千美元左右;遠低於新加坡的6.4萬美元、香港4.85萬美元、南韓3.1萬美元。另可別忘了,臺灣經濟成長率每十年平均下降2%;並已進入「高收入陷阱」,經濟及薪資成長遲緩,人口老化的困境。尤有進者,近幾年貧富差距、財富分配不均現象並無改善,又何誇之有?
假象與隱憂2:持續上修經濟成長 景氣指標卻是趨弱
受美中貿易戰紛擾影響,全球貿易成長明顯衰退。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則第5度下修今年的全球成長率至3%,爲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甫調降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展望,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2.9%,爲10年低點。佔臺灣出口4成比重的中國大陸,今年前3季經濟成長率平均僅6.2%,明年恐難保六。大陸經濟下行,臺灣必受衝擊。臺灣今年連3季出口呈現負成長,10月出口連12黑;又外銷訂單連11月負成長下,全年出口成長很難回到正成長;糟的是,製造業產值也連續3季衰退。此外,10月底公佈的9月景氣燈號也出現連續9個「景氣趨弱」的黃藍燈;另勞動部甫公佈的11月中的無薪假人數創下今年新高紀錄;但主計處還打算上升經濟成長預測,真不知葫蘆裡賣什麼藥?
假象與隱憂3:臺股創29年新高 資本市場卻現隱憂
隨着美中貿易戰緩和,雙方可能於下月簽署協議及全球主要國家央行採預防性降息,熱錢如潮水涌入股票市場。不僅美股屢創歷史新高,臺股也在臺積電等權值股帶動下,來到29年新高,直逼1990年2月的12682歷史紀錄。然而,臺股表現風光亮麗的背後,資本市場卻隱藏許多隱憂,不容忽視。一.以臺股言,今年1月初低點反彈至今,漲幅逾2成,市值增近5兆臺幣。主因是臺積電、鴻海、大立光等權值股大漲所貢獻;但外資持有這些權值股比重甚高,所賺取的資本利得及股息也最多;企業努力成長的果實,大多爲外人拿走,豈非肥水落入外人田?二.臺股中的大型股表現強勁,成交量也大;但卻有不少公司營收、獲利皆差、成交量不及百張,甚至個位數的殭屍股。據統計,此類殭屍股至少有400家,而以小型科技股、傳產、消費電子等產業居多。坦然言,這種M型的貧富差距現象,實不利於臺股的長期發展。三.股市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籌資工具,但臺灣上市櫃公司 IPO(首次公開發行) 家數近年逐漸減少,7年來衰退超過6成。雖然今年臺股表現不錯,但前7月的上市櫃及興櫃家數合計僅33家,大幅衰退4成,不如預期。四.根據金管會於11月19日所公佈的第3季財報申報結果,今年上市公司累計前3季的稅前純益創下2011年以來最大衰退幅度。五.MSCI(明晟)最新一季權重將於本(11)月26日調整生效,市場預期臺股遭MSCI兩大指數「雙降」,被動式資金將流出500到600億元,不利於臺股走勢。六.外資等熱錢不斷匯入買股,造成臺幣大幅升值;出口商的匯損壓力漸增,已漸漸反映在毛利率上,單是今年第4季以來至今,匯損已飆破百億元,且還在持續增加中,毛利率3%至4%的企業將面臨虧損。
瞭解何者爲「真相」、「假象」及道出隱憂並非唱衰臺灣經濟;而是希望政府能夠針對經濟所處事實,面對問題,對症下藥,進而解決問題;而非一再地撒錢,追求短期效果,浮誇政績。詩云:「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裝飾華麗的經濟數字有如一場春夢,來得快,也去得快。筆者認爲,既然臺商有意願回臺投資,政府應思如何藉此機會,加速經濟結構轉型,提高薪資水準,纔是上策。
熱門推薦》
►看更多【李沃牆】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