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獸傷人事件頻發 野生動物園行業在"十字路口"上
“動物爲本”還是以“人”爲本?
2020年10月17日,上海野生動物園一名工作人員在猛獸區實施作業時,遭到棕熊攻擊不幸身亡。日前,這一事件調查結果公佈,9名相關責任人被處理。春節期間,上海野生動物園猛獸區(車入區)經調整後已恢復開放。
近年來,我國野生動物園行業發展迅猛,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尤其是猛獸傷人事件頻發,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專家們認爲,這反映出野生動物園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理念滯後等問題,亟待進行深刻反思。動物園行業發展不能僅算“經濟賬”,還要算一算“生態文明賬”。
悲劇:工作人員違規下車遭棕熊圍攻
據上海市浦東新區應急管理局發佈的調查報告,2020年10月14日,上海野生動物園景觀建設部安排外包單位金藝公司到猛獸區(熊區)翻土除草。10月16日8時30分左右,野生動物園猛獸區班長季某駕駛斑馬車,引導金藝公司挖掘機駕駛員徐某某駕駛挖掘機,進入猛獸區(熊區)實施翻土除草作業。野生動物園季某、閔某某、朱某某輪流在斑馬車內進行作業監護。
10月17日8時,徐某某駕駛挖掘機進入猛獸區(熊區)進行翻土除草作業。季某、閔某某、朱某某再次輪流在斑馬車內進行作業監護。16時30分左右,因挖掘機推土鏟右側履帶脫落,徐某某違規離開挖掘機駕駛室到挖掘機右側查看車況,坐在斑馬車內負責作業監護的朱某某也違規下車,走向徐某某提醒其回到挖掘機駕駛室。
當時,斑馬車和挖掘機周邊有少數棕熊。朱某某在回程途中,被一頭快速竄出的棕熊撲倒撕咬,隨後多頭熊聚攏一起撕咬。徐某某見狀後欲驅趕棕熊施救,但此時,更多的熊聚攏過來,徐某某趕緊撥打了110。等到16時39分施救人員趕到後驅趕熊羣,朱某某已遭遇不幸。類似的不幸事件在上海野生動物園曾有發生。1999年11月,在上海野生動物園,一位司機被三隻東北虎咬傷,不幸身亡。
近年來,全國多地野生動物園也曾發生野獸攻擊人事件。2014年,河南發生一起9歲男童被黑熊咬掉胳膊的事故。2015年,在河北秦皇島野生動物園,一名遊客在參觀白虎園時下車,被咬傷死亡。2016年,2名女遊客在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猛獸區私自下車,遭老虎襲擊致1死1傷。2017年,一名男子在寧波雅戈爾野生動物園遭老虎襲擊,送醫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野生動物園數量猛增,不正常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多地興起了大規模新建“浸入式”參觀的野生動物園浪潮。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城市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共有185家,其中野生動物園49家。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針對一哄而上興建野生動物園的現象,國家相關部門就曾出臺了管理規定,但由於涉及多個行政主管部門,無權威部門統一規劃和管理,許多項目仍然紛紛上馬,野生動物園的數量明顯過剩。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認爲,動物園是一個涉及野生動物保護的特殊行業,不能完全由市場驅動、放任發展。一些野生動物園盲目追求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小而全,同質化現象嚴重;有的不考慮動物對環境條件要求,大量引進動物,給動物造成了傷害;有的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指導,開展違背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自然規律的遊樂項目,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導致猛獸傷人等事故高發。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研究員郭耕認爲,動物園數量迅猛發展,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當前,世界各國動物園的發展數量總體停滯,發展方向由籠養到散養,動物園的建設地點由城市到郊區,提倡人類應該將野生動物看成朋友。
靠“投餵動物”掙錢,是一百多年前的經營水平
在我國相當一部分野生動物園的經營理念中,動物僅僅是賺錢的工具,爲了追求經濟利益,存在很多以“人”爲本的行業陋習。
例如,爲了招徠遊客,一些野生動物園強迫動物表演、與遊客合影;爲了開發夜間的遊覽項目,在園內安裝太多的燈光照明,破壞了動物的生活習性。又如,遊客坐在觀光車裡有償投餵動物,成了很多野生動物園的一個“招牌項目”。
郭耕認爲,對動物進行投喂,不僅改變了動物的生活習性,也是造成猛獸襲擊人的心理根源,是人與動物之間一種“互害”的行爲。習慣被投喂的動物對人類有心理預期,一旦沒有從遊客手中得到食物,就會主動跟隨,去扒車、翻包,甚至出現攻擊行爲。而爲了逼迫動物向遊客乞討,迎合遊客尋求刺激的心理,一些野生動物園甚至故意不讓動物吃飽。
“靠投餵動物、娛樂動物賺錢,是非常低級的,還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的動物園經營水平。”張勁碩認爲,將動物園經營好,可以有許多更科學的良性做法。比如,可以請高級別專家來做科普講解、舉辦小小飼養員培訓、昆蟲標本製作、飼料加工體驗活動,甚至可以脫離動物園的展館,帶領大家去野外觀鳥等等。這些充滿創意的動物科教項目都可以收費,同樣可以把動物園做得高雅、高尚,不是非得靠娛樂動物才能賺錢。
專家們認爲,野生動物並不完全是被人類欣賞和利用的對象,應有着與人類同樣的生存權利。整個動物園行業都應大力倡導“動物爲本”的發展理念,引導公衆形成“尊重動物、尊重生命”的社會新風尚。
行業發展要多算“生態文明賬”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動物園是珍稀瀕危物種移地保護的重要場所。動物園行業發展不能僅算“經濟賬”,還要算“生態文明賬”。
上海動物園園長裴恩樂認爲,無論是城市動物園、還是野生動物園,都應該回歸動物園的本質,堅守“移地保護、科學研究、科普教育”三大功能。動物園不是“消費野生動物”的娛樂場所,園方應該引導遊客,而不是迎合遊客。
因此,要儘可能多地策劃、組織符合公益性特點的社會活動,宣傳野生動物知識和野生動物保護知識,迴歸社會公益性的屬性,不符合文明理念、生態要求的遊樂項目都應該加以明令禁止。同時,深挖動物保護文化、開發文創產品、衍生產品,拉長產業鏈,增加新的盈利模式。
與此同時,動物園行業要強化動物種羣管理,樹立“動物園之間單一物種的種羣管理”理念。同一個物種雖然分佈於不同動物園,但是動物園之間要強化合作,要根據動物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血緣關係來進行管理,基於動物譜系的種羣統計學和遺傳學管理與分析,來進行個體之間的配對繁殖,減少動物的近親繁殖。通過動物園之間的合作繁殖和共同遵守的“行業公約”,來促進動物的有序管理,而不能將動物看成是動物園的“私有財產”。
樹立“動物爲本”的理念,還要強化動物福利保障;積極推動動物丰容工作,探討動物丰容的理論和實踐運用,促進動物丰容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在飼養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編制動物飼養指南和技術規範,形成行業標準和規程。
專家們認爲,國家相關部門要引導動物園發展不能過分追求“大而全”,要根據各地情況,建設具有區域特色、地方特點和本土動物優勢的特色種羣、特色展區和特色活動,要更多地關注本地物種保護和教育活動。
同時,專家們還呼籲儘快制定野生動物園條例之類的法規和規章,合理規劃、科學佈局,明確管理職責。鑑於一些野生動物園經營不景氣,可走整合改制之路,今後逐步把野生動物園納入到社會公益事業。(張建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