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中國如何保護海外利益 又不捲入地區衝突?
大陸學者周波《南華早報》發文:中國如何保護海外利益,又不捲入地區衝突?(新華社)
因新一輪以哈衝突,紅海再起危機,葉門胡塞武裝襲擊該水域目標,美國宣佈組建「繁榮衛士」護航聯盟,並呼籲中國「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如何保護海外利益,又不捲入地區衝突?
對此,觀察者網引述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在香港《南華早報》發表英文評論「How a ‘vulnerable’China can resolve its Indian Ocean security dilemma」 (一個「弱勢」的中國如何解決印度洋安全困境) 表示,中國軍隊出手保護中國的海外利益是應盡之責,但最好辦法是將中國的海外利益與他國利益相融合,並以不捲入地區衝突爲原則。
爲應對胡塞武裝在紅海襲擊駛往以色列的船隻,美國最近宣佈了「繁榮衛士」行動,這一安全倡議最初包括巴林、英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荷蘭、挪威、塞席爾和西班牙等20多個國家。
但據相關報導,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已退出美國領導的這一聯盟,其他許多國家也拒絕承認參與。巴林是唯一公開表示支持的阿拉伯國家,這充分表明了阿拉伯世界對美國的冷漠乃至不滿,尤其是不滿美國大力支持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的作戰行動。
這可不像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呼籲的「儘可能廣泛」的聯盟。與亞丁灣反海盜行動不同的是,美國的亞洲盟友和夥伴這次集體缺席。
奇怪的是,美國卻呼籲中國「在努力阻止這些襲擊方面要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對也門胡塞這樣武裝組織應無法施加這樣的影響。相反,如果中國在紅海地區的艦船參與美國領導的行動,將影響中國在巴以衝突中的立場,並危及中國船隻。
當然,如果仍有中國商船在紅海航行,中國軍艦應該北上,去保護它們。此前,中國軍艦曾從亞丁灣馳往戰亂中的利比亞、葉門和蘇丹以幫助撤僑。
但是,如果胡塞武裝襲擊中國船隻,而中國軍艦予以回擊,中國可能會被捲入這個最動盪地區的衝突。胡塞武裝誓言要繼續在紅海發動襲擊,直到以色列停止進攻加沙。
那麼,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保護中國的海外利益,但又不捲入地區衝突呢?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而大部分國際貿易都通過海上進行。全球約12%的貿易通過紅海,中國約62%的石油和17%的天然氣進口通過馬六甲海峽和南海。
路透社記者格雷格·託羅德(Greg Torode)近日發文稱,印度洋或將是中國在臺海爆發戰爭情況下的致命弱點,因爲除了吉布地基地外,中國在印度洋上的海軍部署沒有陸上或空中掩護。這讓人聯想到有關中國印度洋戰略的兩個謎題:「珍珠鏈戰略」和所謂的「馬六甲困境」。
前者是2004年提出的一個敘事假設,其認定中國的目標是(在印度洋)建立一連串的軍事基地和監測站,以支持海軍向非洲之角方向拓展。「馬六甲困境」指的則是,如果美國在戰爭中封鎖馬六甲海峽,切斷中國的貿易往來,中國就會陷入困境。
二十年過去了,所謂的「珍珠鏈」並無蹤影,出現的反而是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港口與一連串的商業港口連接起來:希臘的比雷埃夫斯、緬甸的皎漂、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斯里蘭卡的可倫坡和漢班託塔。
我們不知道美國是否會封鎖馬六甲海峽,但臺灣海峽發生戰爭也絕非定局。大陸仍在強調與臺灣實現和平統一。封鎖馬六甲海峽將削弱泰國、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沿岸國家的經濟,並將沈重打擊日本和韓國,這兩個美國盟友比中國更依賴馬六甲海峽的安全。
正因爲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極端重要性,一旦因美國封鎖海峽引發戰爭,很可能「不止於此地」。如果中美之間的戰爭波及印度洋,衝突將變得無法控制—一場涉及許多國家的大戰會引發什麼後果,大家儘可以聯想。
表面上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雖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但在印度洋上確有弱勢。在外國建立軍事基地需要得到相關國家的許可,即使有些國家樂於接納中國,他們又如何抵禦來自美國或自譽爲「印度洋純粹安全提供者」的印度等國的壓力呢?
但中國的所謂「弱勢」未必是劣勢。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外行動都是人道主義性質的,無論是維和、船隻保護還是救災。只要中國將其海外軍事行動限於保護自身利益,並在必要時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那麼中國就不需要許多耗資巨大且難以維護的軍事基地。
在缺乏海外基地的情況下,中國海軍必須最大限度地與其他利益相關方合作。在打擊海盜的過程中,儘管中國的船隊是獨立行動的,但它們與北約、多國海上力量、歐盟「阿塔蘭塔行動」等各方共享信息並進行協調。
近年,中國海軍艦艇在印度洋與俄羅斯、伊朗和巴基斯坦海軍進行了聯合演習,也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進行了聯合演習。
保護中國海外利益的最好辦法,是將其與他國利益相融合。中國無需從別處尋找靈感。自2008年以來,中國護航艦隊已護送約7200艘船隻通過印度洋,其中包括外國船隻。如果說,西太平洋是中國必須捍衛主權的地方,那麼印度洋則更像一個試驗場,展現一個強大的中國能給世界帶來什麼不一樣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