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晶圓龍頭返A股創「芯」速度 揭與臺積電20年恩怨

大陸大晶代工廠中芯國際。(圖/中時資料照)

隨着陸美爭奪科技霸權,雙方在半導體競爭也愈發激烈,身爲大陸半導體自主化重要一環,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將在上海創板掛牌上市,1日已經啓動招股程序,據研究報告判斷中芯國際的發行價合理區間應該落在38.29~44.43元人民幣。中芯國際申請上市創下許多紀錄,回到中芯國際創立之初,也與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創辦人張忠謀有着一絲關係

中芯國際籌資200億元人民幣(約836億元新臺幣),來建造14奈米12晶圓生產線。中芯國際從 6 月 1 日申報受理,直至 6 月 19 日上會通過,僅花 19 天閃電過會,創下陸股最快過會紀錄,也成爲首家 A+H 股半導體公司。

中芯國際在2004年同步在港交所、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但在中芯國際的美國存託憑證(ADS)交易量相當低迷,最終在2019年6 月 13 日爲最後一日交易日。所以,中芯國際迴歸A股掛牌上市,也代表着北京當局大力扶持半導體自主化,進而加強與美國競爭科技產業主導權實力

回到中芯國際創立之際,還得回到當時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還在德州儀器(TI)、張汝京還在德儀擔任建廠小組主管,隨後臺灣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邀請張忠謀等人返臺扶植產業,先後設立聯電、臺積電。1997年,德儀裁撤DRAM部門,張汝京返臺創辦世大積體電路,成爲臺灣第三家晶圓代工廠商。

不過,在大股東支持下,臺積電2000年併購世大,張汝京帶着百餘名的工程師前往大陸市場,並創辦中芯國際,並在上海找來16家投資機構募資,並依照張汝京的專長:建造晶圓廠,開始拓展0.25微米、0.18微米,甚至到90奈米,不到3、4年,中芯國際就成爲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張汝京也被稱作「中國半導體之父」。

當張汝京在大陸市場發展半導體事業之際,中芯國際卻被臺積電控告侵犯專利權與泄漏商業機密,最終在2009年底,臺積電勝訴,中芯國際判賠2億美元以及中芯國際10%股權,時任中芯國際總裁的張汝京也被迫下臺。張汝京也在之後轉戰LED產業,並在2014 年6 月創辦上海新升半導體並於2017年6月30日辭去總經理職務,但繼續保持董事職位

不過,近年來中芯國際發展突飛猛進,主要是前臺積電前研發處長、現任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梁孟鬆,在跳槽南韓科技大廠三星電子推動28奈米至14奈米制程發展後,來到中芯國際協助其發展已經陷入瓶頸多年的14奈米制程。中芯國際2018年宣佈,突破14奈米FinFET製程限制,在2019年打造出大陸首顆FinFET製程晶片,業績表現逐漸起色

此外,前臺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也在2016年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董事,並在2019年6月離開中芯國際,前往武漢弘芯擔任執行長;同年8月,由前臺積電研發處處長楊光磊接任獨董一職,說是臺積電與中芯國際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中芯國際更在美國加大華爲禁令,臺積電可能無法出貨華爲的情況下,傳出華爲的麒麟710處理器從臺積電12 奈米改採中芯國際14 奈米制程。雖後來中芯國際也聲稱,在陸美經貿摩擦等相關外部因素,可能無法出貨給若干客戶,外界認爲這所指的就是華爲。但外界仍期待,中芯國際迴歸A股,發展半導體先進製程下,推動整個大陸半導體自主化往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