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難題 考驗新政府

馬習二會在各界關注下終於落幕,無論對馬前總統此次評價爲何,由於馬英九並不具任何公黨職身分;因此,對臺灣對陸政策的直接影響必定有限。然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五二○後新政府要如何因應更爲複雜的兩岸情勢。

二○二一年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所謂「第三個歷史決議」,首次提到「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已成爲大陸對臺政策的戰略指引;其主要戰略思維,是在強調反獨、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下,團結、爭取臺灣民心,並在大陸發展進步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

近年來,大陸對臺軟硬兩手策略並用:一方面加大對臺軍事威懾,同時透過經貿政策的工具化,對臺灣施加壓力;另一方面,在強調「兩岸關係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前提下,擴大對臺融合發展的諸般舉措。由於大陸當局認爲,我總統、立委大選結果,代表臺灣有六成民意支持兩岸交流,亦即大陸對臺政策方向是正確、有成果的;所以在既有基礎下,將持續推動相關對臺政策。因此,對新政府來說,面對大陸將有三大難題:

首先,如何導正赴陸禁團令。今年六月一日起,政府將暫停臺灣旅行社組團赴陸;目前政府表示,陸方若善意回應可重啓。然而,由於大陸方堅稱障礙不在大陸一方,且強調「兩岸要重回軌道」纔會恢復。依此情勢,兩岸將持續僵持;但這個傷害臺灣旅遊業者、對大陸卻無實質損失的錯誤政策,要如何調整導正?將是新政府馬上要面對的課題。

其次,如何因應大陸官員來臺。由於政治、新冠疫情等因素,近幾年大陸官員都無法來臺,以至於應是對臺灣最瞭解的臺辦官員,幾乎都未到過臺灣。在大陸當局定調未來對臺首重大交流,大陸各級臺辦、官員,都希望以專業人士交流方式來臺參訪、且大陸官員來臺有利緩和兩岸緊張的前提下,政府要如何落實準總統賴清德「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兩岸政策,是新政府要面臨的第二個課題。

最後,如何因應大陸經貿政策的工具化。大陸商務部自今年一月九日表示「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關稅減讓措施」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動作。然而,在兩岸經貿鏈結仍深、大陸仍是臺灣最大貿易伙伴下,無論是認定臺灣設置貿易障礙的後續反制,亦或對臺輸陸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甚或擴大中止ECFA早收產品優惠關稅,不但是懸在臺灣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亦是新政府要面對的第三個課題。

由於上述三大難題,牽涉的不僅是政策規畫或執行,更多的是政治層面的效應;稍一不慎,容易動輒得咎。也就是說,在臺灣對大陸認知如此分歧的此刻,要如何尋找臺灣共識,在管制和發展之間尋求衡平,不僅考驗新政府團隊的視野和智慧,亦將是新政府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