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大者恆大 全球產業掀整並潮

未來產業該是一個打羣架的時代。無論你的武功再高,一個打十個的年代早已經過去,不靠策略打仗,最後的下場只有輸!臺灣已經輸了亞太金融中心,難道連科技島的名號都要輸去嗎?

文.翁偉捷

兩年前生技股漲勢沸沸揚揚,帶動國內生技產業步出黑暗期,當時無論是新藥原料藥製藥或是醫材,都被市場以超過國際標準的本益比哄擡向上。當時的國際生技產業,因爲國際過高的藥價,促使產業蓬勃發展,國際大廠如:默克(Merck)、拜耳(Bayer)或是艾威羣(Alvogen)等,無不持續透過策略合作,併購擴張市場,或是互補自己本身產品線的不足。

生技整並吹起多頭風 科技股蓄勢待發臺灣的生技產業在當時也有被國際廠商相中,而與其合作經營的,如:美時(1795)、智擎(4162)等新藥公司,都是受到國際廠商青睞的國內廠商。雖然近期生技產業乏善可陳,但這是就股價表現面來觀察。若是以產業而言,美時與艾威羣的合併就是爲了拓展全球市場爲其首要目標,另外智擎則是在新藥的研發上,獲得默克製藥的認同,除與其合作研發新藥外,還在今年開始有授權金入帳,打破過去市場上認爲新藥公司都只會「燒錢、炒股票」的刻板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這股併購潮已經從生技類股擴延到科技類股。中國大陸爲了減少本土產業惡性競爭,不排除在今年開始啓動國企合併。以半導體產業爲例,即以清華紫光集團爲主體,對內或對外進行半導體產業的上下游垂直整合;到目前爲止,集團下主要包括:IC設計的展訊、晶圓代工中芯半導體、半導體封測的江蘇長電(已並全球第四大的星科金朋)。

由此,可看到一條全球最完整且隸屬於同集團的半導體產業鏈儼然成形,並且直接躍進全球半導體前五大廠商之中。現在中國正考慮推動國企合併,近期甫完成合併爲中國中車的中國南北車。試想:若中國大陸各產業僅有一到兩家廠商,是否會讓資源更有效分配、獲利回饋更直接呢?這也讓國企合併的題材增添想像空間。

波整並潮也同樣延燒到美國半導體產業當中。美國PA大廠AVAGO傳出要以每股五十八美元併購Broadcom的計劃,消息一出,立刻帶動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罕見地出現3.8%的漲幅。

臺廠受青睞 隆達、鴻海打先鋒AVAGO欲併購Broadcom最重要的原因,並非僅着眼於智慧型手機,主要還是爲了因應聯網時代的來臨,甚至在車聯網以及智慧家庭的應用端,都可在併購之後看到綜效。現在看來,未來全球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已然底定,無論是同質性或者是跨領域的合併,「策略聯盟」都將是接下來各大產業要再更上層樓的唯一出路。

去年在LED產業中,有美商的CREE入股國內上下游整合最完整的廠商─隆達(3698),看重的就是隆達是國內相關產業裡,唯一垂直整合最完整的公司。

近期可看到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企業,對外購併動作頻仍,例如國內的代工一哥─鴻海(2317)在對岸購併不斷,尤其在跨領域的併購更是主要重點,其無非就是看到代工業已走到盡頭,中國本土企業已然崛起,如果所有的產業不比核心技術,只比生產規模,則中國大陸廠商勢必是贏家!

有鑑於此,鴻海早已對這個景況有所防備,近來可以看到舉凡在蘋果概念、電動車、雲端、行動通訊、面板以及工業電腦,甚至於到物聯網、機器人產業與高鐵基礎建設等,見到鴻海集團參股或是併購的影子。由此亦可看出,近年來全球科技產業已來到產業循環週期中的成熟期

金融整並只聞樓梯響?國內金管會爲了讓國銀有實力能夠打亞洲盃,努力地推動「公公並」或是「民民並」,鼓勵國銀積極地走出去,但在去年的太陽花運動讓服貿協議卡關後,面對中國這麼龐大的市場,也只能望而興嘆,始終沒有辦法吃得到。

近期中信金(2891)透過間接佈局,用較爲優沃的條件讓中國中信銀集團能夠參股3.8%,成爲國內首家被陸銀參股的國銀。從整個大趨勢來看,中信金的例子肯定是空前,而且一定不會是絕後,尤其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曾經預告,下半年金融業將有併購案出現,無論是「公公並」還是「民民並」,現在國內較小型的銀行,早就透過金融海嘯後調整體質,如今都是待價而沽,其中賣相最好的就是京城銀(2809)。

「一個打十個」的時代已經結束就目前全球各產業的現況來觀察,整並潮似乎持續擴大當中,這樣的整並潮並不是因爲產業前景不好,也不是因爲惡性競爭,導致產業出現生產過剩後的弱肉強食。過去產業惡性競爭下的整並,如DRAM產業,就是由於全球一窩蜂地擴產,導致產能過剩之後,只能邁向最糟的結果;然而現在的科技產業,卻是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彼此的應用市場或產品別可以互補,並且有共同的發展方向,所以不同於過去的惡性競爭,是個「互利共生」的結構。臺灣是個彈丸之地,雖然電子產業造就了過去臺灣的經濟奇蹟,但以代工起家的電子產業如今也面臨中國崛起的極大挑戰。紅潮襲來,可以想見許多臺灣企業將被淹沒,「大者恆大」的趨勢不僅是未來股市的選股策略,也是臺商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該擁有的思維。

曾經,臺灣的精密產業一打噴嚏,全球供應鏈就重感冒;現在,臺灣產業打噴嚏,全球沒感覺!面對臺灣產業被邊緣化的危機,的確該找國際級的廠商依靠,或是找到全球數一數二的市場(如中國或是印度等)銷售,否則未來單打獨鬥勢必很難生存。

「未來產業該是一個打羣架的時代。」無論你的武功再高,一個打十個的年代早已經過去,不靠策略打仗,最後的下場只有輸!臺灣輸了亞太金融中心,難道現在連科技島的名號都要輸去嗎?【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71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