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的代價
剛纔收拾廚房,兩個巨大塑料袋子裡裝滿了過期的瓶裝食品,有各種鹹菜、保健品、乾果等等。
看着這些東西我心裡很犯怵。小時候我們哪怕洗衣服多打了兩盆井水,我媽都要警告:
不要浪費,一個人一生要用的東西是有限的,將來到了陰曹地府,浪費的人會遭到審判,會下地獄。
恐懼能阻止人浪費,恐懼也會導致浪費。
2022年疫情反撲,上海社區封閉一度導致各種關於物資短缺的恐慌。以前從來不害怕的我,看到相熟的同事、朋友被困在蝸居之內,物資短缺,恐懼之下跟風買了冰櫃,儲存了超量的肉類,同時還購買了很多便於儲存的瓶裝罐裝盒裝食品和藥品,甚至還買了一個呼吸機。
超量的肉類在去年的一場冰櫃插頭掉落事故中全部壞掉,清理時臭不可當。藥品們都在櫃子裡待命,不知哪天會用上。呼吸機甚至沒開封,現在佔據着家裡寶貴的半個平方。而這些瓶罐裝的食品,一直放在廚房的架子上,擺的滿滿當當。我以爲它們可以儲存很久,實際上也就一年兩載,早已過期。
恐慌導致的浪費觸目驚心。我是比較節約的人,算下來損失也已過萬。但是我記得當時羣裡聊天,有些人家,騰出一個房間作爲儲備物資專用,還有的家庭把不住的房子騰出來,用以堆放物資,據說儲備的東西夠用好多年,戰爭都不怕。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處理過期物資的。
然而,恐慌導致的物資浪費還算小事兒。大事是這樣的:
一個朋友當時覺得疫情好像永遠也過不去了,看着滿大街的口罩,她只想過點清靜的日子,於是賣掉城裡兩套房,跑到密雲郊區買了套疊墅。
現在這套房已經跌掉一半的價值,她相當於損失了350萬現金。
我驚訝地問她:
孩子還在上學,你怎麼想着跑這麼遠買房?住不了也租不出,而且這裡看上去也沒啥發展前景呀。
她說,當時就想找個空氣好人還少的地方待着,這裡上風上水,至於發展不發展的,根本沒想。
幸虧她是京二代,家裡血比我們這些外地人厚點兒。
你看,恐慌會讓人付出怎樣的代價?
一個人或者家庭,財富的來源,除了開源,還要學會節流。恐慌之下,你比別人理性一點,減少損失,就等於賺了。
除了恐慌會造成浪費和投資失誤,膨脹也會。
經濟上行時期,人們總是對未來過於樂觀,站到高點上投資或者置業,完全不考慮經濟學規律和現實情況。
現在房價大跌,燕郊很多人被迫斷供,城區裡投資小戶型摺疊房的也都血虧。反而是謹小慎微的打工人,不太容易出現鉅額虧損。
爲啥聊這個?
因爲雞娃過程中的各種浪費,可能會是差不多的情況。
只是大部分時間,雞娃的投入產出不好計算,就掩蓋了各種失誤之下觸目驚心的浪費。
雞娃比買房更可怕的是,浪費的補課費是可以計算的,但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用過就沒了的時間和精力無法計算和衡量。
有的家長,用起孩子的時間和精力來,毫不吝惜,各種報班充斥了隨心所欲,爲了不用太過操心,誰的名頭大信誰,誰家的課貴報誰。
上個月看到有人分享的一個案例,孩子數學不好,家長利用人脈資源找了某個區重點的學科主任給孩子補課,課時費齁貴,中考結果出來,分數幾乎沒提,家長才拍着大腿後悔。
還有一到初三就把孩子送到集中營,哦,不對,是集中訓練營,也就相當於一個大型託管班的,一天要花大幾千。
當然,家長們用行動向後來人證明了,這種方式然並卵。
奈何,架不住後來者家長太多,能夠發現教訓的沒多少,以致於現在很多機構都開始琢磨舉辦假期訓練營以便更好地撈錢了。
這種方式不是初中獨有。小學時我考察過大部分八少素培訓機構,最典型的是一家訓練營模式的機構,培訓費十多萬,上了的孩子錢多半打水漂,時間精力也都浪費掉。
但是家長沒處說理去,因爲這東西沒辦法評估。再差的機構,也總有一兩個考得上的,只要有考的上的,責任就轉移到了個體上,機構只賺不賠。
那麼,爲什麼號稱高知的家長們會在很多關鍵時刻昏頭呢?
無外乎恐懼和膨脹。恐懼於當下史無前例嚴峻的升學就業形勢,膨脹於手中可以掌控的資源的力量。
唯獨忽視了孩子作爲獨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現在的家長們,會有一種心理,別人的孩子補課花了幾十萬,我如果沒花夠,我可能就會虧。這種變形的攀比和膨脹,讓補課費逐年水漲船高,完全忽略了學習的本質。
不補課或者少補課的家庭也有一些,但是他們都較少發聲,且在主流“補課觀”的襯托下,顯得蒼白無力。
當然,其間還混雜着家長“我花了錢就盡到了責任,孩子還考不好不怪我”的心理。
只能說,家庭教育和升學考試是個太過複雜的系統,人人都能合理駕馭是不可能的,這裡最大的投入是家長本身的能力素質基礎和時間精力消耗。
而我們多半隻看到了一些顯性的投入,有的還不能籌劃的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