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視角下的國家安全考量​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不僅嚴重威脅各國民衆生命健康、影響經濟發展,也給國家安全帶來諸多嚴峻挑戰

數百年來,國際戰略格局變化大多與重大安全事件有關,這次疫情將給世界秩序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我國國家安全帶來哪些挑戰?如何築牢國家安全的屏障?本期國防會客廳我們邀請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國際戰略教研室主任劉萬俠、教授馬剛就相關問題分享他們的看法。

國家外部安全面臨挑戰

記者:從國際形勢和國家安全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帶來哪些影響?

馬剛:這次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對國際形勢影響深遠。疫情衝擊之下,國際秩序正在發生變化。

疫情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現有國際體系、國際秩序和國際關係中的種種問題,鮮明折射出不同發展模式的差異。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疫情將一些西方國家嫁禍他人、罔顧國際道義的行徑暴露無遺,西方價值觀的消極影響凸顯。

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世界各國充分認識到,在全球性危機面前,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那些抱着“零和思維”的國家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各國唯有攜起手來,加強合作,才能真正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實現共同繁榮發展。同時,人們也看到反全球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給世界發展帶來的傷害,更多國家正朝着建立更公平合理國際秩序的方向匯聚。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國際力量對比將發生深刻變化,現有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將深度調整,國際格局也將在艱難中加速演變。

劉萬俠:此次疫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已遠遠超出疫情本身,對當今國際格局、國際秩序和大國關係的衝擊,不可謂不巨大。國際形勢正變得更加複雜,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個別國家政客將疫情作爲惡意中傷別國的工具,將疫情政治化,將病毒標籤化,破壞國際抗疫合作,破壞國際公共衛生事業,目的是爲了轉移視線,轉嫁責任

強化傳統安全威脅應對

記者:國際形勢的變化給我國帶來哪些影響?在國家安全方面,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問題?

劉萬俠:影響是多方面的。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既面臨重要機遇,更面臨嚴峻挑戰。機遇主要表現在:疫情在世界範圍蔓延,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期待進一步上升;疫情讓世界各國切實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有利於營造全世界安全發展的國際環境

較之於機遇,挑戰更值得我們關注和重視:全球範圍內民粹主義、民族主義甚至種族主義不斷擡頭,我國安全發展的外部環境受到衝擊,冷戰結束後逐步形成的包容、合作觀念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受疫情影響,經濟領域的國際生產與消費供應鏈條暫時斷裂,經濟全球化進程面臨嚴峻考驗,世界經濟“內循環”和“區域循環”的趨勢明顯加強,對我國外向型經濟造成較大沖擊。

馬剛:美國對華政策是我們面臨的另一現實挑戰。美國妄圖構建一個將中國排斥在外的新體系,美國一些政客藉機主張在多個領域與中國脫鉤。經濟方面,美國着力減少對中國防疫物資的依賴;科技方面,要求英國等國家拒絕使用華爲5G技術;意識形態方面,企圖將疫情蔓延的責任“甩鍋”給中國。未來一個時期,中美關係將面臨新的困難。

記者:面對疫情,人們普遍產生危機感,這種危機感與傳統戰爭威脅、軍事威脅帶來的危機感明顯不同,兩位專家如何看待?

劉萬俠: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種典型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它與戰爭衝突等傳統安全威脅造成的直接衝擊不同,是一種持續的壓迫性改變和危害,容易給社會和民衆帶來巨大的心理恐慌、焦慮情緒。疫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讓我們進一步認清當前國家安全的複雜性。

馬剛:是的,非傳統安全的挑戰一點不亞於傳統安全。作爲非傳統安全之一的公共衛生安全,自古以來就一直影響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威脅着人類的安全。2008年,從美國爆發繼而在全世界廣泛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金融安全問題,給世界造成的影響至今尚未消盡。新冠肺炎疫情給當今世界和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同樣不可低估,至今全球已有460多萬人確診感染,30多萬人死亡。

歷史和現實證明,當今時代,安全是多維的、立體的,必須用多維立體的視角來看待國家安全。習主席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籌劃國家安全問題的根本遵循。需要指出的是,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甚或與傳統安全威脅之間具有緊密的疊加性和關聯性,必須立足國家總體安全戰略,強化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戰略籌劃。

營造良好國際安全態勢

記者: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應如何應對挑戰,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

馬剛:應對複雜局面,認清大勢、壯大自身是首要任務。習主席強調,“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是一個極爲重要並且常做常新的課題。中國要發展,必須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的歷史演進中,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找準定位,把握未來,在順應歷史潮流中謀求發展與進步,以爭取戰略全局上的主動。鞏固國內發展穩定是我們迎接挑戰、化解風險的根本保證。應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恢復和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通過制度創新,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劉萬俠:的確,應對挑戰、維護安全,不僅要有大視野、大胸懷,更要有大戰略、大擔當。面對正在發生的國際變化,我們應以更加積極有爲的姿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跳出“零和博弈”“安全困境”等西方傳統思維模式和理論框架,擴大“新型國際關係”理念影響力。

其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應將擴大各國利益交匯點作爲出發點,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對於一些國家逆全球化的舉動,我們可依託“小多邊”推動“大多邊”,依託區域化推動全球化。此外,弘揚中華“和”“合”文化,把傳播中華文化和理念放在世界文明發展演進的大背景下,尋找不同文明相通、共鳴之處,尋求最大公約數

馬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和安全態勢,還需我們以更加理性包容、更具建設性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爲此,需要通過自身行動以及與各國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獲得世界多數國家的認同和理解。

一是積極承擔必要的大國責任,爲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在一些反映人類共同價值和增進共同福祉的國際事務中增加投入,持續贏得更多尊重和認同。

二是加強與各國在全球議題上的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和地區政治、經濟、安全合作,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加主動的作用,在推動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過程中有力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

三是面對當前複雜的安全形勢,我們應有更強的信心和定力,通過和平、合作、磋商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張軍勝潘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