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長達30公里 大陸完成世界首次複雜量子態隱形傳輸
▲量子隱形傳態試驗系統的實驗路徑(圖/翻攝自大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
大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等四所科研機構合作,首次實現了預先糾纏分發、獨立量子源之間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實驗在合肥量子城域通信試驗網完成,全程長達30公里。這是世界首次滿足多項隱形傳態要求的量子態傳輸實驗,「提供了一個符合未來量子通信網路應用的藍圖」,更可極大推動軍用、民用量子通信網的鋪設工作。
這次實驗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學》)9月號在線雜誌上。雜誌審稿人評價說,這一研究「極大地推動了量子資訊領域的研究」,並援引法國量子計算學者的評論,預測「今後許多有趣的量子資訊實驗將在此基礎上展開」。
據大陸中國科技大學的介紹,「量子隱形傳態」是傳遞量子狀態的重要方式,網路化的量子計算都以此爲基礎。這種傳輸方式的三個要素,分別是「糾纏態預先分發」、「獨立量子源干涉」和「前置回饋」,而目前,僅有大陸科學家的這次實驗同時滿足這些要求。
這次實驗的成功離不開科研機構間的協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合作研究,成功解決光子源的同步、干涉等問題,實驗則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開發的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引導下成功完成。
近些年,大陸地區對資訊安全愈加重視,中國大陸在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發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小組早在2005年就已雙向量子糾纏拆分、發送的世界紀錄,還與北京清華大學合作,在2009年完成了世界距離最遠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另外,全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8月在甘肅酒泉基地成功發射,提供的戰略意義更備受矚目。
目前,量子通訊已在大陸地區有所應用。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就曾使用過量子加密通信技術傳遞資訊,新華社也曾將量子通信技術用於金融信息交流。由於面對量子加密通信技術,目前還沒有切實可行的破解手段,可以預知,這種通信手段的發展將對大陸的資訊安全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