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神經武器發展動向
人體機能增強藥物。與人體機能抑制劑用途相反,神經興奮劑、認知增強劑等人體機能增強藥物可促成人體體能、智能和心理素質超常發揮,達到與外部裝備、技術高度協同,提升人員作戰能力。
新型人工合成病原體。當前一些基因編輯技術能夠識別、利用人類和動物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異常,這種對神經系統的精細操控能力可能誘發相關行爲體“避開”相關國際條約限制,研發可精確入侵、篡改神經系統的新型人工合成病原體。
具備神經活性的納米顆粒。納米技術已被證明在作戰、情報等領域具有實用意義。例如,利用納米技術可向腦神經系統輸送活性大分子,或對這些大分子進行生物僞裝,產生類似傳統神經武器的效果。另外,插入神經系統的納米設備也可干擾或控制神經系統。
控腦設備。新一代腦機接口設備可精準控制腦神經系統的信息處理功能,操控或干擾人的思想行爲,誘導控腦武器的開發。同時,目前生物醫學科研過程產生大量有關人類智力、情感、心理和社會行爲數據,並通過網絡存儲、共享,易於被攻擊和竊取。這些數據可用於刻畫個體和羣體的生物學特徵,精細區分特定目標人羣,進而加速控腦設備的研發。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是當前國際社會管制生物武器、化學武器的主要機制。然而,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約瑟夫·德弗蘭科、美國國防大學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究中心黛安·迪尤利斯等人的研究認爲,這些條約存在缺陷。例如,僅涉及過去使用過的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對神經武器定義模糊,目前的生物武器不包括人體機能增強藥物、通過基因編輯和納米工程技術開發的新型病原體、可武器化的腦機接口設備等。如果對此不加管控,未來可能出現多種新型神經武器,產生超越傳統神經武器的精確攻擊和社會羣體襲擊等。
2004年,《聯合國安理會第1540號決議》通過。該決議旨在約束各類社會組織生產和獲取包括神經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而,執行該決議取決於各成員國的主動參與,如果缺乏適當監督和合作,相關國家和非國家行爲體很可能繞過條約規定,以“防禦性”或“情報”爲幌子,開展神經武器研究等。
管控神經武器任重道遠。事實上,出於軍事、情報和國家安全等目的,許多國家對神經科技的關注與應用,已經證實這一點。而作爲一種預防性策略,分析、預測相關領域發展趨勢變得越來越重要,如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監測相關項目研發進度,關注當下全球安全戰略態勢等。
神經武器橫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領域,包括鎮靜劑、神經致幻劑、有機神經毒劑等人體機能抑制劑。國際上,《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是管制神經武器的主要機制。近年來,新型神經武器逐漸浮出水面。從技術驅動看,隨着腦科學、納米技術等交叉融合,應用新型神經武器能夠完成作戰、情報等任務。從應用場景看,全球衝突日益呈現出不對稱特徵,軍事部門關注使用神經武器“影響”人類思想和行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