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臺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臺灣經貿之路愈走愈窄。 聯合報系資料照

賴總統就職演說中的兩岸政策立場,被對岸解讀爲「謀獨」,以及充滿挑釁的危險訊號。相較於蔡英文前總統八年前就職演說,大陸以「一份沒有完成的答案卷」,還帶有些許期待的迴應,此次不但沒有緩衝空間,更是毫無交集,完全顯現不出賴政府一再強調「蔡規賴隨」,維持現狀的兩岸關係。

雖然賴總統自認也有釋出善意,例如先前提出兩岸執政黨先行談判,以解決政府管道不通的困境。就職演說也提及開放兩岸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但是再多的利多政策,也無法彌補雙方對於主權隸屬認知的重大落差,兩岸緊張情勢再次升溫。

未來預估僵局仍難以化解,兩岸將走向政治對抗升高,以及外交國防對峙加深的情況。在上述外溢效應影響衝擊下,中國大陸還會加碼對臺灣經貿限制措施,兩岸經貿交流也會持續倒退。

中國大陸可能會先取消兩岸過去所達成的協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首當其衝。對岸已在去年12月,以臺灣未解除對中國大陸約2,500項產品的進口禁令,形成貿易壁壘爲理由,率先終止ECFA早期收穫計劃中12項石化產品的優惠關稅。今年元月,又以蔡政府並未採取有效措施消除貿易壁壘,宣佈準備研擬取消更多ECFA早收產品的關稅減讓。

中國大陸迄今一直沒有後續行動,多少也有可能在觀察階段,等待賴政府迴應。而在目前兩岸關係繼續下行,賴政府也無意解除大陸產品進口禁令下,預估大陸未來可能會以「剝洋蔥」的方式,逐步取消ECFA早收產品關稅優惠,將直接影響原先受惠的臺灣中小企業獲利。

除了ECFA之外,兩岸過去所籤的其他協議,中國大陸即使不直接取消,但會消極應對不落實執行,兩岸經貿關係會更加疏離。

其次,中國大陸仍會維持蔡政府時期對臺灣的經貿限制措施,大陸雖然宣稱每次實施都有正當理由,但幾乎均在兩岸關係發生變化之後;充滿政治操作,以及經濟脅迫的意涵。而在賴政府時期,大陸會更肆無忌憚對臺灣實施更多包括反傾銷、擴大對臺灣產品查覈,以及限制或禁止進口等制裁措施。

另外,陸委會雖然迴應臺灣準備開放旅遊觀光,以及大陸學生來臺,已經釋出最大善意。但是迄今臺灣對先前大陸開放福建馬祖旅遊仍未正面迴應,以及民進黨長期反對改善對陸生的多項歧視性措施;再加上先前陸委會質疑中華民族是否存在的論調,對岸更不太可能會接受。

賴總統就職演說也提及臺灣要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而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臺灣目前的第一優先,但同時也是兩岸激烈交鋒的場域。臺灣與中國大陸都在2021年正式提出申請,大陸枉顧CPTPP規定任何亞太經合會(APEC)成員均有加入資格,一再以臺灣非主權國家爲理由,主張不具加入資格;臺灣則以大陸經貿體制與CPTPP的高標準相悖,不符合加入條件。雙方隔空交火,未曾間斷。

CPTPP今年下半年將在加拿大舉行執委會,將討論臺灣及中國大陸共六個新申請案。只有在執委會中以共識決成立工作小組,纔算是踏入CPTPP的第一步,原本對臺灣困難度就不低。在兩岸關係惡化下,中國大陸必會傾全力阻撓臺灣申入CPTPP,對於臺灣不確定性更高。

另外,大陸也會阻礙臺灣在其他雙邊經貿協定的突破,例如先前臺灣在推動臺灣─紐西蘭及臺灣─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進展不順;臺灣參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協定也受到很大阻礙而無成果。

總之,由於兩岸政治分歧擴大,臺灣對外經貿空間恐持續備受壓縮,對於臺灣挑戰更高,賴政府如何因應?仍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