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前20檔高配息基金 8成虧錢
臺灣人對配息基金有特殊的迷思,但從過去一年債券基金報酬率統計,前二十檔最會配息的基金,有八成五讓投資人賠錢;反而是讓投資人賺到二成的基金,未必以高配息爲訴求。
文/劉育菁
臺灣人瘋配息基金已不是新鮮事,但自去年九月美國聯準會確定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將陸續退場後,無疑替債市敲下第一記警鐘,因爲債券可能將揮別利息、資本利得兩頭賺的美好時光。
當全球景氣溫和復甦,升息腳步漸近,債券已不再是隨便買就能隨便賺,而標榜「高配息」的債券基金,能否維持穩定配息水準,甚至再創二位數報酬?對此,「基金教母」蕭碧燕很坦率直說,很快地大家就會明白,高配息不代表高報酬,甚至可能造成負報酬。
「投資人對配息存在很深的迷思。」怪老子理財部落客蕭世斌是債券基金的擁護者,二○○七年至今,列入長期持有的債券基金,報酬率高達六五%,「我只看總報酬率,一點都不在乎配息。」蕭世斌強調,其實投資人要在意這筆錢用來投資最終能拿回多少,「這是本利和的觀念」,套用在債券就是,基金贖回時總共可以拿到多少錢,至於賺來的錢來自利息或資本利得,一點都不重要!
本刊針對國內目前已核備的配息基金進行不分類別的排名,剔除成立不滿一年者,在近五百檔基金中挑出配息率最高前二十檔基金,僅有三檔的總報酬爲正數,表現最佳替投資人賺七%、最差虧損一○%;也就是說,雖然投資人每月領到超過七%配息,但很多基金的淨值卻「虧很大」。持有一年下來,每月收到的利息還不足以彌補淨值損失。
前二十檔高配息基金,以全球高收債及新興市債券兩類型居多,但卻有超過一半屬於「多元幣別股份」,如澳幣避險、南非幣或紐幣避險等股份基金。過去,多元幣別的基金比美元級別確實多了一點「甜頭」,以澳幣爲例,過去四年,澳幣定存的利率高於美元至少二個百分點,因此基金能賺取「澳幣與美元間利差」,相較美元股份,澳幣股份的基金多了一份利差收入,這是收益率「高人一等」的主因。
然而,賺利差有一個最大前提──計價幣別的匯率要維持穩定。但很可惜,過去一年澳幣、南非幣相對美元貶值超過一成以上,這類多幣別股份基金,表面上雖然賺到利差,但匯率的損失更大,以致整體報酬「虧多賺少」,這就是「高配息不等於高報酬」的實證之一。
第二個實證就是過去一年有能力賺到二成的債券基金,都不是標榜最會配息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