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發力打擊比特幣 虛擬幣市場別再“博傻”
繼中國銀行業協會等聯合公告,要求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後,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再次明確,要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爲,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此前,5月18日,中國銀行業協會、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協會聯合發佈公告,要求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抵制相關非法活動,不爲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賬戶和支付結算、宣傳展示等服務,同時提示公衆加強不參與炒作的風險防範意識。公告一出,比特幣市場價格巨幅震盪。
此次國務院金融委的表態,可以說是在此基礎上的加碼。三協會只是從行業自律監管角度,要求會員不參與、不配合、不支持。而此次表態,進一步把比特幣的“開採”和買賣視爲打擊對象,實際上可以說至少在現階段,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交易非法化風險已明朗化。
這一政策變化並不意外。對金融風險的防範,是我國近年的一個明顯的工作重心。此次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還強調“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金融風險全方位掃描預警”、對傳統的證券和外匯市場、新興的平臺企業金融活動均要加強監管。以比特幣爲代表的虛擬貨幣,不僅沒有理由成爲獲得寬鬆待遇的例外之域,相反,其自身搶眼的表現正在成爲金融業“壞孩子”的典型。
首先,由於其匿名化設計,客觀上導致虛擬貨幣可以幫助犯罪活動及洗錢。本月初發生的美國油氣運營商被網絡黑客敲詐事件,就生動表明,索要比特幣而非現金,已經成爲互聯網勒索活動的標準手法。
大幅度的價格波動吸引了大量投機客,又進一步加劇了虛擬貨幣的市場動盪。正規證券市場中被大力管制的槓桿化配融資手段,在幣圈的冒險樂園中,卻大行其道。據行情平臺“幣Coin”顯示,5月20日7:30前的24小時有58萬人因“爆倉”而血本無歸。在這其中,新玩家顯然會是重災區。在實體經濟已不無困難的當下,虛擬貨幣對“韭菜們”的財富洗劫,就有可能導致“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衝擊社會穩定。
與此同時,虛擬貨幣“博傻”現象嚴重,不斷突破理性下限。事實上,較之比特幣,各類發行支持資產或支持算法更不靠譜的新晉虛擬貨幣、空氣幣的漲跌幅更加驚人,讓人難言其到底是投資工具,還是擊鼓傳花的詐騙工具。就如名稱“蠢萌”的狗狗幣、柴犬幣,本來具有對比特幣的“反諷”意味,卻被玩家們玩出了28萬倍的神話版漲跌幅。
而即便對算法預定、總量穩定的比特幣而言,隨着“開採”投入越來越高昂、越來越“內卷”,挖礦行爲需要佔用的實體礦機和電費成本也越來越驚人。當比特幣的流通價值被否認時,挖礦行爲的正當性也自然隨之被否定。而且,由於虛擬貨幣天然的跨國性質,挖礦行爲不會由於交易行爲被禁止而自動消失,也因此需要獨立的管制注意力。
簡言之,虛擬貨幣的重大拐點已然來臨,監管重擊之下,“數字化黃金”的願景已經破滅。面對新一輪虛擬幣值和虛擬幣概念股的大跌,交易者不宜有“抄底”思維。因爲,虛擬貨幣不僅在內地將會進入嚴冬,在全球監管環境中也會面臨更多困難。在此情況下,放棄炒幣思維,儘早退出市場,實屬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