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實現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

來源:北京青年報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精神(心理)衛生門診達70%以上,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及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全覆蓋……昨日,北京市衛健委召開媒體溝通會,公佈2024年“成績單”併發布2025年工作“任務單”。去年本市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市民就醫體驗不斷改善。今年本市將新建5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不少於20家社區記憶門診,實現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

線上預約就診率達92.2%

市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徐長順介紹,去年,本市共落實32項支持醫藥創新政策,全面推廣首批8類慢性病長處方病種及用藥清單,推進實施“三醫”信息化28個場景38項任務。統一預約掛號平臺覆蓋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線上預約就診率達92.2%。

同時,本市紮實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工作,朝陽區等3個區建成9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持續加強基層預約轉診,市屬醫院向基層預約轉診平臺投放全量號源,二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上下轉診量同比分別增長16.4%和133.2%。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本市兒科服務體系也得到進一步健全,緊密型兒科醫聯體覆蓋41家醫療機構,73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已全部開設兒科門診,35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提供兒科診療服務,佔比超過96.7%。

推進醫療機構開展週末手術

今年,本市將加快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開展“兒科、精神衛生服務年”行動,加強兒科、精神衛生等專科建設,實現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精神(心理)衛生門診達70%以上,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及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全覆蓋。支持康復護理等領域和特需醫療服務拓展,滿足羣衆多元化服務需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均開展巡迴醫療服務,幫扶提升醫療資源薄弱區服務能力。推進有條件醫療機構開展週末和夜間門診、週末手術等服務。

此外,本市還將以基層爲重點加快推進分級診療。今年新建5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區級覆蓋率達到50%;進一步暢通基層預約轉診通道,市屬醫院全量門診預約號源提前2周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放,三級公立醫院50%門診預約號源提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放。

同時,研究制定社區醫療服務基本病種清單,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強化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基礎,新建30個“互聯網健康鄉村門診”,村衛生室全面一體化管理率達到70%以上。強化家庭病牀和上門服務管理,鞏固慢性病“長處方”政策,實現有需求“老老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建設不少於20家社區記憶門診

在“一老一小”重點人羣健康服務方面,去年全市託位總數達6.7萬個,普惠託位增至3.1萬個。建成母嬰友好醫院20家,兒童健康友好社區達164家;爲百萬名兒童開展疾病篩查,確定兒童五類疾病診斷評估機構16家,建立與各區對口轉診關係。轉型建設8家安寧療護中心、11家老年護理中心,實現區級“兩個中心”全覆蓋。

今年,本市將完善生育友好型社會配套支持政策,推進出臺生育補貼等一攬子支持政策。在優化普惠托育政策方面,將針對“小小孩”多元化托育需求,提供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多樣化服務,推進托幼一體化,實現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同時,優化婦幼健康服務,推進61家市區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開展生育友好醫院及兒童友好醫院建設,推廣早孕關愛服務,開展“加速消除宮頸癌北京行”。

在提升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方面,今年本市將支持發展綜合性老年醫學特色醫院,做好老年人重點病種全流程服務;建設不少於20家社區記憶門診;完善醫養簽約合作機制,大力發展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引導支持部分醫療衛生機構轉型建設安寧療護中心、老年護理中心。

70家醫院接入互聯網服務平臺

北大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正式開診、雄安宣武醫院累計門診量達20萬餘人次……徐長順表示,去年,京津冀衛生健康協同發展實現縱深推進。支持河北建設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京津冀三地共建115個醫聯體,三地臨牀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達914家。成立京津冀醫養結合聯盟,覆蓋542家單位。

今年,本市將加強“三醫”協同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爲抓手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完善號源管理規則,狠抓電子病歷質量提升,電子病歷互聯互通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範圍擴展到200家二級以上醫院,覆蓋二級以上醫院97%的門診量。同時,加強互聯網醫院服務質量管理,全市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接入醫院達到70家。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