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縣實現定製化法律服務全覆蓋

近日,記者獲悉,2024年,劍川縣司法局以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爲目標,以優化平臺建設、法律援助、法治宣傳和矛盾化解四大抓手,推動法治服務全面提質增效,羣衆法治獲得感顯著提升。

三級平臺織密服務網。該縣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102個,創新打造“1+1+6”法律服務團隊(每村配備1名法治副村長、1名法律顧問、6名法律明白人),實現93個村(社區)定製化法律服務全覆蓋。同步構建“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模式,通過社交平臺推送在線學法內容,實時解答法律諮詢。此外,針對企業需求,開展“訪企問需促發展”專項行動,組織律師走訪轄區內重點企業,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專題輔導。

法律援助兜底民生。劍川縣司法局積極推行“減證便民”舉措,對農民工、老年人等羣體實施“免經濟審查+告知承諾制”,實現法律援助“當日申請、當日審批”。2024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07件,其中爲農民工追討欠薪170萬元。此外,根據實際創新建立民事支持起訴協作機制,聯合人社、檢察等部門形成維權合力,形成優勢互補、信息互通、案件共享的法律援助良性互動格局。

法治文化浸潤鄉土。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和法治文化契合點,建成具有劍川本地特色的融合木雕、石雕等非遺技藝的法治文化公園,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及鎮村法治示範點,法治陣地建設不斷拓展。組建“劍川白曲宣講團”,創作《法治宣傳潤民心》等白曲普法作品,法治文化產品不斷豐富。培育法律明白人568人,設立工作室23間,通過“法治副村長+法律明白人”結對機制,基層法律服務資源供給不斷優化。

多元調解築牢防線。構建“113個調委會+10個行業調解組織”的立體解紛網絡,設立醫療糾紛、婚姻家庭等專業調解機構,基層人民調解組織不斷完善。創新“三調聯動”機制,2024年以來,各級調解組織共排查和受理案件914件,涉及當事人2013人,調處成功率達98%以上,多元化的調解機制助力基層矛盾糾紛精準化解。

本報記者 肖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