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專欄》賴清德民國牌的困局

有臺獨金孫稱號的賴清德主動擁抱中華民國。(路透)

今年4月,習近平在會見馬英九時發表了洋洋灑灑的中華民族論述,希望淡化兩岸之間的政治分歧,喚起臺灣社會的民族認同。然而,從520就職演說到雙十國慶演講,賴清德不但沒有接下對岸以柔克剛的「民族牌」,反而一再打出強硬的「民國牌」。

從臺灣內部來看,有臺獨金孫稱號的賴清德主動擁抱中華民國,被認爲是迴歸臺灣主流民意,也是對大陸溫和善意的迴應。但在北京眼裡,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仍然是臺獨自白,何談溫和、善意?這導致兩岸輿論對賴的雙十講話評價幾乎南轅北轍。賴清德打中華民國牌顯然是經過精心算計的,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賴記中華民國」始終無法自圓其說,更不能帶領檯灣破解兩岸關係的困局。

有臺灣媒體注意到,從520就職演說、黃埔百年、金門演說到國慶演說,賴清德在公開場合開始淡化蔡英文慣用的「中華民國臺灣」,迴歸「中華民國」的本尊真身。另外,賴清德也不再拘泥於「中華民國臺灣」的75年曆史,而是罕見地提到了中華民國113年及在大陸的種種過往。因此,臺灣輿論普遍認爲這是民進黨兩岸論述距離中華民國最近的一次。

這就讓一向以中華民國派自居的中國國民黨人不但無法反駁,反而只能附和。在統派看來,賴清德就是在處心積慮「統戰」藍營。至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論述,儘管有違憲之虞,但就民衆而言,無論從政治角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對岸的中共當局),還是切身經驗(兩岸人民各用各的身分證,各過各的生活)出發,其實都不違和。

如果賴清德僅僅鼓吹「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大陸用「九二共識」或者「一箇中國」就能應付。當賴清德改變策略,言必稱中華民國時,北京只能搬出「正統論」,強調中華民國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賴清德要的就是這句話,畢竟臺灣朝野是不能接受中華民國「亡國論」的。中共越是宣示「正統論」,臺灣上下越是同仇敵愾,賴清德就越能達到凝聚共識、鞏固權位的目的。

然而,「賴記中華民國」算計再多,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中華民國。因此大陸痛批賴清德是要把中華民國「臺獨化」,借中華民國之名行臺獨之實。馬英九也以缺席國慶表達抗議。其實,賴清德越是貼靠中華民國,越是漏洞百出。比如,賴清德提到了創建中華民國的先烈,可是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難道是爲了看到臺灣自外於中國?再比如,「中華民國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無非是對「中華民國到臺灣b臺灣O臺灣」三部曲的重新演繹,不但沒有法理依據,而且邏輯存疑。賴清德聲稱1996年的520宣告中華民國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那麼1949年到1996年的中華民國又是什麼狀態呢?更不用說激進獨派認爲「賴記中華民國」只不過是苟且偷生,妨礙的是真正的臺獨建國大業。

「賴記中華民國」看似堵上了藍營的嘴,也讓大陸疲於應付,實則令兩岸關係更加複雜嚴峻。只有迴歸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拉緊中華民族的情感紐帶,兩岸關係纔有轉圜的餘地,要大陸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纔有商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