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敏手摹敦煌壁畫 再現莊嚴浪漫國度

胡克敏,《臨摹敦煌壁畫-晚唐飛天像》,水墨,83.5×59.5cm,1987年。(圖片提供吳放

胡克敏,《臨摹敦煌唐代壁畫-女供養人》,水墨,91×62.5cm,1987年。(圖片提供吳放)

胡克敏,《臨摹敦煌壁畫-隋代飛天像》,水墨,81.5×55cm,1987年。(圖片提供吳放)

古代畫論「六法」,第一氣韻生動,第六傳移摹寫,前輩畫家胡克敏摹繪敦煌壁畫於紙本,其氣韻生動不下六朝、唐宋原跡。數十年後,藝術工作者吳放初見這批敦煌畫作,驚豔不已,將其翻製成無框畫水泥板畫。其中水泥板複製畫,經過數十道精密工序材質天然、肌理豐富,彷如壁畫再現。

胡克敏先生乃臺灣寫意花鳥畫的代表人物,其創作生涯70年,作品風格高雅,融會古今中外,但世人較爲少知他在人物畫領域的斐然成就。胡克敏是摹繪敦煌壁畫的第一代大師,在資源空缺的1950年代,他僅憑黑白照片,繪製還原了色彩斑斕、造形生動的敦煌壁畫,展現卓絕才華與技藝。

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交融佛教文化與往來的各族文化,開出莫高窟這一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奇觀。莫高窟始鑿於北朝,從隋至元歷代多有增建,而在元后數百年間卻消失於歷史的視野。從20世紀初藏經洞的被發現,到文物、古蹟的不斷髮掘、保護與研究,使敦煌學在其後成爲囊括史學、宗教學、文學、美學等的一大顯學。

色彩斑斕、造形生動

胡克敏先生乃江蘇武進人,隨政府遷臺後,擔任美術教授並致力於藝術創作。1956年他於中山堂舉辦來臺後的第一次個展,正逢歷史博物館創立初期,胡氏受邀主繪敦煌壁畫室,但他當時尚未親臨敦煌。由於資料中對於色彩並無明確標示,他乃一面參考畫史畫片推度,一面向曾於敦煌工作或遊歷者請教、諮詢,求知不倦的研究精神,加上對人體素描的高度駕馭能力以及對色彩的敏銳感受力,才得以完成這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待畫作完成,去過敦煌的研究員見之無不驚奇,因爲摹作竟與原跡幾無落差!而1959年來臺的紐約新學院主持人見之深愛,以重金收藏十幀。1960年代,胡克敏曾參加敦煌特展多次,此後又廣摹南北朝、三唐、五代壁畫達三百餘幀,其中人物畫佔十之八九。如1987年所繪的一批敦煌壁畫,線條更加圓熟流暢、色彩更加富麗典雅,可謂神形兼具、備極生動。

晚唐飛天心生美好寧靜

如隋代飛天像一作,色彩絢麗斑斕、線條飛騰流動,保留了北朝時代奔放的氣質。畫中飛天伎樂飛躍而下,飄舞散花,長長的飄帶,襯以炫麗的流雲,展現御風而行的美姿。位於404窟的原跡色彩黯沉,胡氏使用較多的石綠取代原來的深藍,使色彩層次更爲鮮明,飄帶、流雲更顯輕盈悅目。

而「女供養人」一件乃初唐風格,人物面容圓潤婉約,體態雍容端莊,她手持蓮花,在簡單的線條勾勒及淡色暈染下,虔誠的形象躍然而出。胡氏還生動模擬剝落的泥面,以展現壁畫歷經千年滄桑美感。至於「晚唐飛天像」,原壁畫位於著名的158窟臥佛上方,此飛天手持瓔珞祥雲繞身,兩條舒捲自如的飄帶撐起婀娜輕捷的身軀,她兩眼凝視,向已入涅槃佛陀虔敬供獻。通幅色彩清素、線條柔美,使觀者心生美好寧靜。

敦煌藝術是中國人物畫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在似與不似、現實與想像之間,創造了無限動人的形象。當壁畫經過一代大師的手摹心追,又經過3D複製技術的逼真仿製,彷彿將敦煌石窟的萬千紛繁形象擷取最美者,定格保存,供世人瞻仰那個莊嚴而浪漫的精神國度

藝術典藏圈【快來加入粉絲團按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