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起勃發的濱海新城汕尾市

廣東省汕尾市佇立山巔有鳳來儀」的莊嚴媽祖神像,護佑着各地汕尾人。(記者鄭毅攝)

汕尾的傳統漁歌生動活潑讓人驚豔不已。(記者鄭毅攝)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螺洞世外梅園客家擂茶與臺灣客家擂茶大不相同卻各有滋味。(記者鄭毅攝)

汕尾的陸豐皮影傳承保護中心多次遠赴歐洲演出。(記者鄭毅攝)

汕尾鹹膏蟹讓人回味無窮。(記者鄭毅攝)

汕尾當地現打現制魚丸十分清爽彈牙。(記者鄭毅攝)

廣東省汕尾市從古迄今一直是海上貿易重鎮,2008年汕尾港貨物輸送量387萬噸,近幾年在地方中央努力建設與多條高速公路、高鐵動車開通下,已達772萬噸以上,且年年上增。汕尾港年輸送量可達1600萬噸,2萬集裝箱的實力,讓汕尾市成爲海上絲路一帶一路充滿生命活力的要塞。佇立山巔「有鳳來儀」的莊嚴媽祖神像,正慈悲且殷勤守護着!

汕尾市,後起勃發濱海新城,物產豐饒,地傑人靈,社會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目前,汕尾正緊緊抓住粵東西北振興與發展和深圳全面對口幫扶的歷史機遇,精心謀劃發展藍圖,努力建設成爲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城市。

媽祖庇佑兩岸信衆

在臺灣的客家話裡,有着海豐與陸豐不同語系,即源於廣東省汕尾市的海豐縣陸豐縣,據汕尾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的人員介紹,早年移居臺灣的汕尾人達30多萬人,分佈於新竹、桃園一帶。前新竹縣範振宗即是汕尾人,在陸河縣範氏家族多爲他的族輩,兩地經常互訪,這纔是真的兩岸一家親!

正因如此,聳立汕尾品清湖畔鳳山山頂的高達19公尺鳳山媽祖石像,面海而立,遠眺相距200海里的臺灣,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九日媽祖誕辰與昇天日,很多臺灣信衆跨海歸來祭拜,比肩接踵鑼鼓喧天,好不熱鬧。位於汕尾城區三馬路具有400多年曆史的關帝廟,農曆五月十三日萬人空巷。粵東第一名剎陸豐玄武山的元山寺供奉着玄天上帝、佛祖、菩薩,因神蹟顯赫,有求必應更是臺灣人與東南亞朝聖之地。相同的信仰、正本清源的血脈、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的語言,緊緊繫住旅居各地的汕尾人!

汕尾近幾年在中央與地方協心努力下,突飛猛進的建設讓歸鄉遊子倍感欣慰與驕傲,交通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高鐵的開通讓汕尾納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乃至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投資環境不斷完善,吸引許多知名企業,如信利TFT5代、香雪製藥、比亞迪新能源等大企業先後進駐,不斷提高就業率與人均所得。加上地方善用良好的空氣品質與湛藍白雲、清澈海水等特殊優勢,當地領導大力推動觀光產業。先後在海豐舉行全國龍舟賽,在紅海灣舉行全中國以及亞洲的帆船帆板賽。此外陸河縣螺洞世外梅園、陸河華僑城螺溪谷、陸豐市皮影傳承保護中心、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陸豐市碣石鎮玄武山旅遊區、海豐縣文天祥紀念公園,讓人一再流連忘返。

魚丸彈牙如乒乓球

汕尾人最自豪的是他們現捕現撈的生「猛」海鮮,引以爲傲的就是這個猛字,那是內地人感受不到的滋味。那是汕尾擁有得天獨厚的漁場,主要的海洋經濟水產,有龍蝦、膏蟹、鮑魚、魷魚等種類繁多,漁業產值居廣東省之首。境內魚、蝦、蟹、貝、藻類齊全,漁業生產已有數百年曆史。尤其是晨洲蠔,不僅肥嫩鮮美,個頭特大,每粒生蠔至少有50公克重,一點都不誇張,在汕尾吃一粒生蠔,可頂得上一小碗的海蠣,且鋅含量極高,美容養顏之外,還能增益其所不能!

汕尾海豐與陸豐沿海的鴨子多食海產與藻類,體肥蛋香,是各地搶手貨。最不可思議的是在香港永盛街因整條街專賣海陸豐鴨蛋,而稱之爲鴨蛋街,可見受歡迎的程度。此外陸河縣螺洞世外梅園極具客家風的擂茶,用才用料雖說就地取材卻十分養生,與臺灣風行一時的精力湯相互媲美。傳統工藝釀製青梅酒濃濃的青梅味,讓人未飲已微醺。

到汕尾千萬別辜負了當地現打現制的甲子魚丸,是用當地現捕鮮魚打成漿後沸水煮熟,不僅鮮甜爽口彈牙,因做工結實,彈性奇佳,幾乎可拿來打乒乓球。煮魚丸的湯則是火鍋最美味的湯底。

最後登場的是汕尾美食的極品:鹹膏蟹,活蟹以糖、醋、姜、大蒜、魚露等醃製而成,紅澄澄蟹膏讓人垂涎三尺,吃過後只能用回味無窮繞樑三日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