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薄時代 中共整吏治須靠民主
大陸官方在香港設立的中通社今天發出特稿認爲,薄熙來案今天審結後,中共在「後薄熙來時代」要整治吏治,只有依靠陽光政治和民主政治的不斷推進,才能「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涉嫌受賄、貪污和濫用職權案,歷經5天的審理後,今天庭審結束。
文章認爲,薄案庭審結束只是掀過歷史的一頁,「後薄熙來時代」的中國大陸政壇,在治吏方面既有舊教訓要汲取,又有新考驗要應對。
這篇特稿明白指出,大陸公權力私化乃至「家丁化」,將公器作爲私家手中運籌的利器,在薄案中有大量細節佐證。如何透過立法、司法和監督,使權治變成法治,須認真進行制度架構設計。對公權和私權界限的戡定,尤其應作爲實現權力制約程序化的前提。
文章說,從大陸前鐵道部高官劉志軍被判刑到薄熙來被公訴,外界將之解讀爲中共中央傳遞「從嚴治黨、依法肅貪的強烈信號」;薄熙來坐在被告席上,確實會讓一些「污點官員」心生震懾。
這篇特稿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自接過權力棒後,接連打下多隻「老虎」,從拿軍隊開刀到全黨整風等,大有雷霆之勢,兌現中共新領導班子上臺後「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承諾。
然而依目前情勢看,文章認爲,「前『腐』後繼」恐怕仍是中共未來將面臨的治吏難題,否則也不會連續兩任最高層都將腐敗視爲會導致「亡黨亡國」的罪魁。
文章最後強調,依歷史經驗說,施用「重典」及道德動員模式可能作用有限,應透過改變貪腐成本與收益比率,抑制此類行爲的發生。但歸根結底,只有依靠「陽光政治」和民主政治的不斷推進,才能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10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