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蕭茲訪華並非僅出於經濟目的(簡軍波)

德國總理蕭茲上週抵達北京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美聯社)

在中德建交50週年、俄烏軍事衝突曠日持久及歐洲經濟陷入嚴重困境的背景下,德國總理蕭茲展開訪華之旅。理解蕭茲訪華背景,具有重要意義。就目的而言,提振德國經濟是此次蕭茲訪華重中之重,但這不是唯一目的。透過此訪,蕭茲亦盼推進德國和歐洲戰略自主,尋求穩定國際局勢。整體而言,中德關係在未來並不會一帆風順。德國對華政策趨勢既包括加強經貿與國際治理領域合作,亦存在基於價值觀和地緣政治競爭的對抗性因素。筆者試從以下三方面析之。

第一,蕭茲訪華並非僅出於經濟目的。

蕭茲率領龐大的德國頭部企業巨頭共同訪華,表明拓展和深化德中經貿關係是此訪的重要動機。在當前能源危機的背景下,德國企業面臨產業鏈供應短缺的巨大困境。對以製造業爲主的經濟體而言,生產能力的下降是難以接受的。因此,尋求擴大對華出口市場和加強雙向投資,是蕭茲訪華重要目的。

然而,提振德國經濟只是其訪華衆多目的之一。對於被俄烏軍事衝突折磨的德國與歐洲而言,尋求與中國合作有助提升歐洲戰略自主,促進國際多極化發展,並在提升德國在歐洲領導權上具有正面意義。加之此訪被華盛頓所不樂見甚至潛在反對,也被國內跨大西洋主義政客和輿論所反對,蕭茲透過此訪顯示德國和歐洲戰略自主意願的意義則更明顯。

另外,這次訪華也有爲促進緩和歐洲緊張局勢而尋求對外合作的目的。俄烏軍事衝突成爲目前歐洲經濟頹敗、社會相對不穩定和歐洲一體化陷入僵局的最重大挑戰。爲改善歐洲國際環境,儘早爲德國經濟發展建構穩定環境,蕭茲訪華在一定程度上可視作爲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外部力量共促國際局勢穩定的努力。在訪問期間,中德雙方領導人表達了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的共識。對於這一共識,蕭茲本人相當重視,甚至認爲這足以成爲他此次訪華的正當理由。這充分顯示,蕭茲訪華有其戰略上的考慮。

第二,蕭茲訪華對中德和中歐經貿關係的影響深遠。

儘管一次訪問不能改變中德關係的實質與全貌,但影響依然深遠。此訪會促進中德高層官員之間的政治互信,激發兩國合作機制的活力,強化兩國企業家之間的聯繫,並由此推動雙方在經貿和治理領域的進一步合作。雙方簽署空客購買訂單協議是中德經貿關係深化的象徵,料會推動兩國在包括機械製造業、醫藥、化工、數位科技和科研教育在內的多領域經貿合作。

作爲中國在歐的最大經貿夥伴,德國和中國在經貿領域關係的深化,將發揮穩定和錨定中歐經貿關係發展方向的作用。一個穩定的中德經貿關係,將決定中歐經濟關係發展大局,有利於穩定中歐整體經濟關係發展。與此同時,德國是歐盟內最主要經濟體,其對華經貿政策遵循歐盟整體對華框架,也能利用自身實力引導和影響歐盟對華經貿政策制定。因此,中德經貿分量在歐洲對華經貿中的重要地位,及德國在歐盟不可替代的影響力,使德國對華經貿關係成爲影響中歐經貿關係的重要因素。蕭茲訪華將深化中德經貿關係,在一定意義上也意味着中歐經貿關係將得以鞏固。

第三,未來中德關係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中德經貿關係深化的同時,雙邊關係的挑戰也同樣不可忽視。蕭茲的務實主義立場,並不和他的執政夥伴綠黨及自民黨所主張的對華經貿「脫鉤」相沖突。在對華經貿關係中存在所謂「戰略性依賴」的領域,德國朝野都主張實現自主,包括蕭茲本人也持同樣立場,這是德國乃至歐洲戰略自主的一部分。爲實現這一自主,德國正在努力實現對外經貿關係的「多元化」,降低對華戰略領域的脆弱依賴。目前,在稀土、晶片和太陽能等領域,德國擺脫對華「依賴」的動力和決心最爲強大。

此外,俄烏軍事衝突正嚴重刺激歐洲地緣政治意識的提升,德國也不例外。在這一背景下,德國對外戰略中對價值觀的強調將會擺在日益重要的位置。追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而實施對外安全行動,強化推行歐洲規範,基於人權原則而關注其他國家的內部事務,將成爲包括德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的外交戰略選擇。在此情勢下,中德政治關係將會在未來遭遇許多挑戰,這些挑戰難以預測,但不外乎對中國內部事務的干涉,或在經濟關係中嵌入德國的政治訴求,從而爲經貿關係發展帶來障礙。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在政治和價值觀領域挑戰中國的方式,往往不太會通過其一國來實施,而主要會通過歐盟來進行。

無論如何,蕭茲能力排衆議訪問中國,其勇氣和決斷力值得讚賞,他也爲陷入一定僵局的雙邊關係乃至中歐關係的發展注入了一定活力。中德經貿關係會在此後迎來更深入發展的機會,但中國不能忽視德國在政治、價值觀乃至安全領域發起的挑戰。如何確保經濟合作順利深入發展,不讓政治衝突損害整體的中德乃至中歐關係發展大局,不損害一同促進國際關係多極化的戰略共識,還需要雙方繼續思考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並採取共同行動,以造福兩國和國際社會。(作者爲復旦大學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