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陪陸配慶端午 張小月送糉子及香包「特別推薦南部糉」

張小月端午節前與陸配餐敘。(圖/海基會,下同。)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端午節前夕,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張小月到桃園與陸配餐敘,並特別帶了香包送給陸配姊妹。來自福建桃園市移民女性關懷協會總幹事蔡花珍,收到海基會準備的香包,驚喜直呼,「在大陸從沒收到香包,沒想到第一次經驗臺灣。」

兩岸交流30多年,兩岸通婚已累計超過38萬對。張小月表示,海基會始終站在兩岸婚姻服務第一線,秉持「關懷零距離,服務不打烊」精神,並感謝陸配對臺灣的付出與貢獻

端午節是兩岸共同的傳統節日,海基會特別舉辦餐敘,並準備糉子及香包,與陸配姊妹們齊聚一堂、互相「交流兩岸習俗」,現場氣氛熱情活潑,笑聲與驚喜聲連連。

來自福建漳州的蔡花珍,本身也是桃園市新住民委員會委員,特別分享兩岸過端午節的經驗,她說,「自己是姊妹中的幸運兒,福建與臺灣語言相通、飲食相近,生活習慣幾乎可以無縫接軌,不用遷就習俗。」福建的端午節也划龍舟、掛艾草,自己雖然知道香包但沒收過,沒想到第一次收到,就是海基會準備的,十分驚喜。

至於端午節飲食,蔡花珍表示,自己在福建吃過三種糉子,也就是臺灣的北部糉、南部糉和沾糖的鹼糉,幾乎一模一樣,現在因爲住在桃園,過節也跟着吃臺灣的北部糉與大陸各省不同的口味,「因爲姊妹們包完就會分送,曾吃過包紅棗的糉子,相當特別。」

老家在彰化的張小月希望陸配也要吃南部糉,她說,「臺灣每年在端午節期間,就會出現南北糉之爭,自己雖然沒有特別偏好,但喜歡嘗試新口味,『紅棗』聽起來就讓人想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