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輝歧視發言惹議 唐氏症基金會:不可思議、備感痛心

經濟部長郭智輝。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以蒙古症形容臺積電若和英特爾合資一事,歧視用語惹議。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說,很久很久沒有聽到社會用「蒙古症」這個稱呼來指稱我們的孩子,尤其在3月21日世界唐氏症日前夕,備感痛心。他也提及,基金會始終相信透過活動、溝通,能讓大家瞭解「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也許努力還不夠,但基金會仍願意相信,臺灣社會是進步的,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友善的。

林正俠說,唐氏症是因爲染色體異常導致的結果,不是因爲遺傳,不會有家族風險,這已經是許多人知道的常識。即使社會上還有很多人不清楚,透過宣傳、透過解釋,我們可以感受到大家對孩子們的友善和理解,願意用支持和接納的態度來看待他們,而不是帶有歧視和偏見的眼光和言論。

但在我們欣慰社會愈來愈包容和接納唐氏症的同時,位高經濟部的首長卻在公開場合拿唐氏症家庭的婚姻比喻可能的長期風險,不可思議,也強烈表達我們的抗議。

林正俠說,唐氏症基金會成立27年,除了努力讓每一個唐氏症家庭得到支持,讓每一個唐寶寶可以學習自立生活,更努力讓這個社會認識唐氏症。因爲我們始終相信,社會之所以拒絕我們,是因爲不瞭解,只要我們主動走出去,社會會接納我們。

基金會十分感謝有愈來愈多的人願意張開雙臂接納唐氏症者;基金會透過活動、透過溝通,也不斷想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有權共享社會的資源,應該成爲社會的一分子,這是我們該有的權利,也是我們與生俱來該擁有的存在。

林正俠指出,「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是法律上給予平等的權利,但我們更希望的是社會真正的包容多元和彼此理解。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共融於社會環境,這是唐氏症基金會一直努力的目標、想達到的願景。也許我們的努力還不夠,但是我們仍然願意相信,臺灣社會是進步的,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友善的。

林正俠說,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症日,唐氏症基金會選在臺北車站大廳舉辦世界唐氏症日特展活動,「臺北車站」是臺灣最有共融指標意義的場所,竭誠邀請郭部長在在3月15日至23期間前來觀展,基金會可以爲您提供最好的導覽,讓您知道唐氏症是怎麼一回事?也讓您知道,唐氏症的孩子和家庭跟大家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