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正在制定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 《經濟參考報》4月3日刊發記者郭倩採寫的文章《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正在制定》。文章稱,記者4月2日從國家數據局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國家數據局正會同國務院國資委制定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推動國有企業數據管理機制創新,強化數據賦能現代公司治理和數字化轉型。

此外,記者注意到,近期政策利好持續釋放,旨在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促進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其中,將加快形成數據領域的規劃體系,制定印發數據產權制度和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文件;系統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推動區域、行業數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我國擁有超過1.8億經營主體,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是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主戰場”,中央企業在其中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

2024年12月,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其中提出實施“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加快構建國資央企大數據體系,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陳榮輝當天在發佈會上表示,將在能源電力、交通物流、衛星遙感、新材料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行業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建立開放互聯的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探索多方參與的數據產品開發和收益分配機制,促進企業數據資源的高效流通和協同利用,支撐行業供需匹配、競爭調節、協同創新、市場拓展。引導中央企業在數據價值挖掘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數據資產入表。

與此同時,中央企業正積極探索數據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圍繞“數據要素×綠色低碳”,以數據賦能企業綠色發展;中國電科、中國海油分別在數據賦能科技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數據是訓練和優化人工智能模型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的發展加速了高質量數據集的價值釋放。”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智勇表示,面向教育、交通、文宣等行業領域,中國電信聯合用戶共同打造了99個行業數據集,涵蓋語義、語音、圖像、視頻等類型,推出50餘個行業大模型,服務1600餘家行業用戶。下一步,將推進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創新部署,升級一體化智算服務體系,構建“數據標註-模型調優-場景賦能”的閉環機制,實現數據價值的倍增效應。

“數據要素是推動能源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躍升的核心動能。”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科學家丁濤說,例如在煤炭領域,企業基於設備運行歷史數據與知識庫,自主研發了煤炭工業設備綜合診斷運維大模型,覆蓋27類關鍵設備,實現故障預警準確率超90%。下一步,國家能源集團將在煤電清潔高效、新能源儲能等領域打造更多標杆案例,推動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推動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需要激發企業“供數”動力和“用數”活力。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測算,數據流動對各行業利潤增長的平均促進率在10%左右,在數字平臺、金融業等行業領域可達32%。

陳榮輝說,將支持企業探索市場化、場景化的數據“授權使用、分享收益”的新模式,讓各方主體在創造數據價值的同時,獲得與其貢獻相稱的回報,推動更多優質的數據產品和服務進入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釋放數據倍增效應,離不開加大基礎制度供給力度,持續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積極部署推進。

記者獲悉,國家數據局將加快形成數據領域的規劃體系,制定印發數據產權制度和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文件,加快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組織開展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的建設,因地制宜開展先行先試。健全完善數據治理、數據安全等制度。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表示,將推進算力中心建設佈局優化,系統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推動區域、行業數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對記者表示,相關部署聚焦突破數據領域堵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健全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企業數據權益保護機制,破解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瓶頸和壁壘,降低數據生產成本。同時,將進一步促進公共數據應用示範、企業數據資源試點、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可信數據空間試點等工作開展,鼓勵數據領域先行先試,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