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衛星遙測資訊的利與憂

福衛二號是臺灣第一顆遙測衛星。圖/太空中心提供

全球正在關注消費品產業的減碳措施,其中世界上最大食品製造商雀巢(Nestle)將進行全球造林計劃,爲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做出貢獻,雀巢相關供應鏈預計在澳洲、中國、迦納和泰國等國,種植、培育2億棵樹,進行重新造林,遮蔭樹除了能防止咖啡植物過度曝曬,還能助於減碳。

此一造林計劃預計封存20萬公噸的碳,惟造林區域分佈各國,雀巢不易監控植物生長狀況,因而使用法國空中巴士(Airbus)之「Pleiades Neo 衛星」,透過衛星提供的泰國南部高解析度遙測圖像,將有助於雀巢精確掌握樹木生長情形。

日本宇宙系統開發利用推進機構則於2016年開始與國際協力機構(JICA)合作,利用「HISUI」遙測衛星來偵測泥炭地,由於泥炭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碳匯之一,近年來頻頻出現大規模泥炭火災,除了會產生致命有毒氣體,亦會大量增加碳排量,在東南亞2015年發生的大規模火災中,估計約兩個月內產生超過日本年排放量的二氧化碳。

■衛星遙測協助永續發展

然而熱帶泥炭地集中在秘魯、非洲剛果等地區,但秘魯哪些地區堆積泥炭還無法掌握,故日本協助利用遙測衛星資訊掌握泥炭分佈區域。另一方面,面對氣候變遷,雖然企業皆有提出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劃,但溫室氣體排放量本身肉眼看不見,故日本也擬利用其開發之「HISUI」遙測衛星,來量測工廠煙囪和煤礦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量,以利落實淨零政策。

太空衛星雖然距離地球遙遠,卻與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除了低軌衛星通訊應用能彌補傳統4G、5G行動通訊基地臺訊號不穩的問題外,每天必備的氣象預報、行車航系統,亦仰賴雷達與遙測所提供之資料。衛星遙測主要是透過衛星上的感測器對地面進行觀測,透過電磁波將獲取資料傳送至地面接收站,再將資料進行分析,變成可用之資訊。衛星遙測技術被廣泛運用在資源調查、地表環境監測、天氣預測、防災等多個面向,此次雀巢使用的遙測資料及日本HISUI提供之資料即屬之,在全球推動2050淨零碳排目標下,遙測衛星也成爲不可或缺之手段。

我國在衛星遙測技術實力不容小覷,福衛二號衛星即有提供完整影像,替莫拉克風災以及日本311大地震作災情分析等,爲推展遙測衛星應用服務,近期於「2022年地球觀測與糧食安全、智慧農業及永續環境論壇」中,亦在探討衛星遙測技術用以協助監測農業生產環境,如氣象預警、產量評估、田間病蟲害預警等 方式來確保糧食安全。

■使用不當恐危及國家安全

惟由於衛星遙測行爲呈現高度國際關係之敏感性,有關於衛星資料之取用,諸如衛星照片、雷達資料以及其他經數位化商品等,皆須特別注意是否有危害軍事安全、國家安全之可能,甚者,因遙測衛星感測器解析度若愈高,透過穿透光波偵測方式,可能將個人在家中之一舉一動清楚捕捉,則有涉及個人隱私保護問題,過去臺灣也有發生遙測專家將衛星遙測技術、資訊攜出之國安疑慮。

關於衛星遙測法律規範,雖然聯合國於1986年即有制定《外太空遙測原則》,然其原則主要是爲改善天然資源管理、土地利用和環境保護爲目的做規範。鑑於衛星遙測技術發展蓬勃、市場逐步成形下,各國對衛星遙測法律關注面向漸漸移至國家軍事安全、隱私保護等,觀測現有制度,截至2020年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均有建立內國法規,以規範衛星遙測運作及遙測資訊之保護。

初步搜研上開規範,可從事前衛星遙測資訊蒐集時對於衛星遙測使用者進行之管制,如美、日、德均設有許可制度進行監管。事中在遙測過程,主管機關也會要求衛星遙測使用者填寫紀錄、向主管機關隨時報告等監理方式。事後在處理、使用衛星遙測資訊時,有采取衛星資訊一部或全部禁止散佈措施,或如日本有區分資訊處理者、資訊所有者進行衛星遙測資訊管制,來避免危害國家安全及人民重大利益。

我國既已於2021年公佈《太空發展法》,近年來致力發展太空技術以及推動產官一同發展太空計劃,以吸引國際衛星領域業者來臺發展與合作下,尤以衛星 遙測應用多爲自身不擁有衛星,但從合作企業取得衛星遙測資訊之營運模式下,考量到前開衛星遙測技術帶來的隱憂,特別是在軍事、國家安全等面向,似乎有必要推動能綜合管理衛星遙測系統和衛星資料的相關配套措施,以促進太空活動發展外,兼顧我國國家安全及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