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新書·2024年秋季|胡克家刻本《資治通鑑》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修訂本)》(全七冊)

裘錫圭 主編,湖南博物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編纂,中華書局

馬王堆漢墓所出有字簡帛文獻總計達五十餘種,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政治、經濟、哲學、歷史、天文、地理、醫學、藝術等衆多領域,具有巨大的學術研究價值。《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就是對這批資料所作的整理與註釋。《集成》於2014年首次推出,2024年推出修訂本。修訂本延續了2014年版的結構和分冊。第一、二冊爲整理圖版,第三至六冊爲釋文註釋,第七冊爲原始圖版。全部圖版均爲四色彩印,用紙考究,圖版精美,文字清楚,非常方便研究使用。修訂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根據新的圖版拼合方案或研究成果重寫釋文和註釋,如《喪服圖》《老子甲本》《陰陽五行甲篇》《去穀食氣》《養生方》《太一將行圖》《遣冊籤牌》;二是整理圖版部分調整圖版六十餘處,新綴殘片二百餘片,原始圖版部分補充新發現的殘片二百餘片;三是除去重寫篇目外,對近千處釋文註釋做了修改;四是對全部圖版重新調色,更加突出了文字和圖像。

《稀見說唱文獻叢刊》(全一百四十冊)

山東大學圖書館 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本書是將山東大學圖書館所藏說唱文獻加以整理篩選影印而成的一部大型叢書。所收文獻涉廣東、湖南、江蘇、福建、河南、北京、山東等地區,包括講唱類、民歌類、戲劇類、新曲藝類、其他類五大類,共計746種說唱文獻。版本包括清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刻本、稿本、鈔本、石印本、鉛印本、油印本等,同一唱本若版本不同,亦酌予收錄。這批文獻種類豐富,之前從未整理出版過,此次經系統整理出版,使這批珍貴文獻化身千百,也爲俗文學研究提供新材料。

《侯方域集》(全二冊)

杜桂萍 主編,王樹林 輯校,人民文學出版社

侯方域是明、清之際的著名文人,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集》以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侯朝宗玄孫侯必昌父子輯刊《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之力軒藏版本爲底本,該本序、傳、年譜、詩文及遺稿收錄完備,校勘、刻工具精,較之他本更爲良善。作者遵循底本不可輕改、能不改儘量不改的原則,對侯方域詩文做了重新整理,並參多本校異,就白文校勘質量來說有了新的提高。作者對侯方域散文、詩歌作品(包括遺稿)作全面的蒐集與校勘,又輯底本外諸序跋題記、侯方域傳志、軼事等,及新編《侯方域年譜》、其父侯恂《南園詩文集》、其叔父侯恪《遂園詩集》作爲附錄,便於學界深入研究。該書是作者二十多年來潛心研究侯方域的精品力作。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二十卷)》

郝春文 策劃 主編,郝春文 遊自勇 王義康 麼振華 武紹衛 宋雪春 編著,聶志軍 劉夏欣 李博 寇博辰 助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共三十卷,本書是第二十卷。此套書以英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全部漢文非佛教文獻爲資料來源,將這些數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寫本,全部按號釋錄成通行的繁體字,並對原件的錯誤加以校理,儘可能地解決所涉及文書的定性、定名、定年等問題。每件文書釋文後附有校記和一百年來學術界有關該文書的研究文獻索引。本書收錄的文獻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民族、歷史、藝術、語言、文學、音樂、舞蹈、社會、建築、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蒙藏古版畫集成》(全五十冊)

烏日切夫 翁連溪 主編,中國書店出版社

《蒙藏古版畫集成》(全五十冊)由烏日切夫、翁連溪兩位版畫研究專家領銜主編,首次系統地闡述了蒙藏古版畫形成與發展的歷史。《集成》收錄資料上起於元代,下至清末。圖像資源涉及我國北京、內蒙古、遼寧、西藏、青海、甘肅、四川等省、市、自治區刊印的蒙藏古版畫,國外有蒙古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的刊印和收藏品資料。共收錄獨幅版畫1100餘幅,雕版資料400餘塊,版印佛像集與書籍插圖版畫12000餘幅。本書充分顯示了蒙藏古代繪畫、雕版、印刷、裝潢等傳統和技藝,並系統展示出蒙藏古版畫特殊的藝術風格和特點。本書是目前對蒙藏古版畫最爲全面系統地彙總和研究的文獻資料,完善了整個中國古代版畫史,具有里程碑意義。

《和刻漢籍善本考錄》(全二冊)

李小龍 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日本對漢文化的接受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也素來重視漢文典籍的收集和整理。“僅存於今者,亦幾近萬。”這些流傳海外的漢文典籍不僅影響了諸多日本著名學者,更爲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和研究做出了很大貢獻。對海外存藏古籍進行系統性整理,不僅對於深入開展漢籍海外傳播的研究有很大幫助,也能夠藉助它們,補全本土文獻的缺失內容。《和刻漢籍善本考錄》一書,是在明確“和刻”概念(出版於日本,且內容是翻刻/印/錄中國舊有典籍)的基礎上,對大量和刻漢籍善本信息的收錄整理,以便讀者有的放矢地查閱自己所需的資料,比對信息。本書爲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7FZW004)研究成果。作者自2012年至日本訪學至今,收錄日本各大圖書館相關漢籍信息,加以自己收藏的和本漢籍資料,爬羅剔抉,遂得此書,其文獻學方面的價值可見一斑。全書共收錄和刻漢籍善本資料五百餘種,是作者十餘年心血的結晶。

《鄭玄全集》(全四冊)

吳慶峰 王其和 輯校,齊魯書社

鄭玄是集今古文經之大成的經學家、文獻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他遍注羣經,統一經學,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鄭玄全集》收錄了鄭玄的四部傳世著作(《毛詩箋》《周禮注》《儀禮注》《禮記注》)和全部輯佚著作(包括十三經、論文、緯書等)。傳世著作以武英殿《十三經注疏》本爲底本;輯佚著作以袁鈞《鄭氏佚書》爲主,參以黃奭《漢學堂叢書》、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等,並廣泛吸收新的研究成果;緯書據《古微書》等輯補。另附錄《鄭康成年譜》《鄭玄別傳》等傳記資料。

《〈佩文齋書畫譜〉校注》(全五冊)

(清)孫嶽頒 宋駿業 王原祁等 纂輯,楊恩成 張學忠 魏耕原 校注,三秦出版社

《佩文齋書畫譜》是我國唯一一部書畫學的專題類書鉅著,被稱爲自有書畫譜以來最完善完備之作、歷代書畫藝術典籍的總彙。全書一百卷,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編成。該書集一代之方家,將我國從先秦到明代之書法、繪畫方面有關文獻收羅殆盡,歷代書論畫論、帝王書畫、書畫家傳、名人書跋畫跋、書畫辨證鑑藏等方面內容盡納其中,而且分類合理,校勘審慎,出處明確,特別便於查找引證。全書所徵引的經史子集等各類古籍多達1844種,其中很多古籍的鱗爪史料全賴本書得以保存。因此,《佩文齋書畫譜》的價值毋庸置疑,對今天的書畫研究者有重要參考價值。此書聘請了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恩成、張學忠、魏耕原老師,以《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的《佩文齋書畫譜》爲底本,對之做了全面的標點、校勘和簡注,並進行了分類和配圖,爲廣大讀者掃除了閱讀障礙,對提升廣大年輕一代書畫愛好者的傳統書畫理論和書畫技巧修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佩文齋書畫譜〉校注》是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是首次校注整理出版。

《〈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點校》(全五冊)

(宋)楊仲良 撰,丁建軍 點校,中州古籍出版社

《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是宋人楊仲良依據李燾的編年體史學鉅著《續資治通鑑長編》編纂的一部關於北宋歷史的紀事本末體史書。該書以北宋政治事件爲主線,將北宋主要政治事件和主要制度變革基本囊括,且各個事件敘事相對完整。該書共一百五十卷,本次出版採用繁體字橫排、頁下注的形式。點校採用的底本爲廣雅書局本,以“宛委別藏叢書”本爲對校本,並參考《續資治通鑑長編》四庫底本、《長編》點校本、《宋會要輯稿》、《太平治跡統類》、《九朝編年備要》等宋代古籍做了大量的他校。

《退想齋日記》(全二十八冊)

劉大鵬 著,三晉出版社

《退想齋日記》共28冊,收錄了中國近代地方史學者、山西太原縣鄉賢劉大鵬從1891年至1942年,長達52年的日記。日記以獨具個性化的文人視野,記錄了晚清到民國動盪大時代下,中國北方的社會歷史變遷,是非常難得的以日記形式對一個地域做連續而真實記錄的社會史料。劉大鵬對下層社會生活有較多接觸,深諳民間疾苦,當過私塾先生、縣立小學校長、縣議會長,管過小煤窯,還督率子女參加田間勞動及經營,主持修葺過晉祠及附近道路,所以日記呈現了基層鄉村社會應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很多豐富細節,彌足珍貴。本套圖書以山西省圖書館館藏《退想齋日記》孤本爲底本做了全本影印出版,不僅爲今人理解歷史提供了真實而寶貴的資料,亦爲中國社會史研究方法的轉型提供了新的起點,更爲後續各種研究方法的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

《明太祖集全編》(全三冊)

(明)朱元璋 撰,諸偉奇 孟凡勝 周挺啓 校點,黃山書社

《明太祖集全編》廣泛收集明太祖朱元璋撰寫、發佈的公函、詩文、碑記、信札、學術著作等文類,分爲正編、補編、外編三部分,共3冊、49卷,約90萬字,是目前最爲精善完備的明太祖詩文合集。該書力求全面反映明太祖傳世詩文的面貌,呈現其在公私領域中的多文類撰述成就,生動還原明太祖的歷史風貌,展現元明之際的時代風雲,反映中國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

《王闓運全集》(全三十八冊)

(清)王闓運 著,朱漢民 主編,嶽麓書社

《王闓運全集》全面收錄王氏現存著述,先後列入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朱漢民教授擔綱,帶領專家團隊,歷時八年,點校整理,成書38冊,1240萬字。《王闓運全集》是嶽麓書社繼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四大全集之後,又一湖湘名人的鴻篇鉅製,其文獻價值重大,極具文化傳承意義。

“晚清珍稀稿本日記”(2024年新出3種)

馬忠文 徐雁平 主編,鳳凰出版社

晚清作爲連接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的橋樑,其過渡的意義已被世人所熟知。私人日記作爲這一過渡時代個人生活的連續記錄,有效補充了被正史遮蔽的諸多歷史情境。《秦綬章日記》(蘇揚劍整理)始於光緒五年,終於宣統三年,涉及科舉考試、作者宦遊期間的風土民情等。《蕭穆日記》(蔣明恩、黃晨晨整理)起自咸豐十年,止於光緒三十年,記載了太平天國戰爭、清廷操辦洋務活動的細節和江南社會的實態,展示了桐城派發育成長的文化環境等。《柳兆薰日記》(李紅英整理)忠實記錄了咸豐至光緒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與作者日常生活瑣事,是晚清江南鄉居生活的日常縮影。這三種稿本日記對於研究晚清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以及文人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絕妙好詞》

(南宋)黃昇 周密 編,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書是“汲古閣鈔本叢刊”之一,收入南宋黃昇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和南宋周密編《絕妙好詞》。兩書是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此次合刊,均據國家圖書館藏汲古閣抄本全綵影印,版本價值高。

《常州文編》(全二冊)

朱雋 童心 編纂,廣陵書社

本書收錄自唐代至民國與常州相關的文章,主要來源是歷代方誌、別集、族譜等各類文獻。全書按文體分類編排,分爲賦、疏、說、議、論、辯、書、碑記、序跋九個類別,其中碑記和序跋所佔數量最多,充分反映古代常州文化名人在哲學、史學、文學諸領域之成就。全書施加新式標點,註明文獻出處,末附引用書目及版本。本書整理體例完備,史料文獻價值較高,對傳承與保護常州文化事業及歷史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蜀道方誌集成·金牛道卷》(全一百一十九冊)

李勇先 陳洪 主編,巴蜀書社

金牛道又稱石牛道、南棧,因秦王伐蜀、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得名,自古爲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它是故道和褒斜道向南的延續路段,由漢中西行過褒水,經勉縣入山,經古金牛縣(今寧強縣大安鎮),過五丁關、七盤關,歷廣元而趨劍門關,最終到達成都(各時代具體路線不同)。金牛道不僅爲秦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也有力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蜀道方誌集成·金牛道上卷》對金牛道傳統線路中經昭化、劍門關、德陽、成都一線沿線的府州縣方誌進行系統整理,計59冊,收錄38種方誌文獻,如《(天啓)新修成都府志》(明天啓元年刻本)、《(萬曆)重修寧羌州志》(萬曆二十五年刻本)、《(嘉靖)漢中府志》(明嘉靖二十三年刻本)、《(康熙)沔縣誌》(清鈔本)、《(雍正)劍州志》(清雍正五年刻本)等。《蜀道方誌集成·金牛道下卷》對金牛道傳統線路中改道經蒼溪、閬中、三臺至成都一線沿線的府州縣方誌進行系統整理,計60冊,收錄36種方誌文獻,如《(嘉靖)保寧府志》(明嘉靖二十二年刻本)、《(乾隆)四川保寧府廣元縣誌》(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乾隆)蒼溪縣誌》(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咸豐)閬中縣誌》(清咸豐元年刻本)等。

《章學誠選集》

(清)章學誠 撰,趙梅春 點校,崇文書局

章學誠爲清代重要史學家、思想家,一生勤於著述,在史學理論、目錄學和方誌編撰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代表作爲《文史通義》,倡六經皆史,力主史意,將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研究推向高峰。本書爲章學誠著述選編,收錄其經典作品《文史通義》《校讎通義》《方誌略例》,附錄章氏有關方誌修撰的文章。全書以《章學誠遺書》爲底本,以大梁本、粵雅堂叢書本及貴陽本爲校本,由蘭州大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所趙梅春教授點校整理。

《海上絲綢之路文獻集成》(科技與文化編、民間譜牒編)(各一百冊)

陳支平 陳春聲 總主編,王揚宗 葉農 林楓 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

《海上絲綢之路文獻集成》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重大出版工程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包含8個分編,組成全面展示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立體構架。其中,“歷代史籍編”140冊已於2023年8月出版。此次出版的“科技與文化編”100冊,主要收錄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現的科學技術、思想、語言類文獻共144種;“民間譜牒編”100冊,主要收錄記載各地華人華僑沿海上絲綢之路遷徙的族譜54種。所收各種文獻經過嚴格篩選,頗具史料價值,且均有簡明解題,考述其作者、內容、價值等。

《藝文北京叢書》(全四冊)

安平秋 主編,文津出版社

“藝文北京叢書”包含四個子系列,分別爲《古代詩歌中的北京》《古代戲曲中的北京》《古代楹聯中的北京》《古代散文中的北京》,選取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文藝門類——詩歌、戲曲、楹聯和散文,廣泛蒐集、整理歷史上在北京創作,反映京味文化和古都文化的文藝作品,以此全面反映北京的三千餘年建城史和八百餘年建都史的豐厚底蘊,藉助於文學藝術的感染力,讓廣大讀者不知不覺在文藝作品美的薰陶中,記住北京鄉愁,增強文化自信,體悟古都文化的源遠流長、京味文化的有容乃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丹醫導引錄:徐一貫就醫周潛川日誌錄》

張明亮 編著,中醫古籍出版社

本書以徐一貫就醫日誌形式闡述丹醫理論,是對周潛川先生傳承的學術流派思想的一次系統整理和提高。丹醫,就是丹道中醫、丹道醫學的一種簡稱,而丹道中醫則屬於一個獨特的中醫學術流派。其完整的醫學體系及傳承,均限於口口相授、秘密傳承,外人絕難見到,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還有這一流派的存在。丹,有內丹、外丹之分;內丹,是指以性命雙修、凝練“精、氣、神”爲“丹”的“氣脈內景功夫”,包括所有的導引、按蹻、吐納、存思、行氣等自我修煉方法;外丹,則既包括自我“修命住世”的藥餌服食法訣,也包括“濟世救人”、醫療病苦的所有醫方、醫術,以及相關的藥物、火候、炮製等具體的技術與方法。無論內丹,還是外丹,都可以看作是古代的一種“科技”或“技術”,而“道”則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一種概念,是對宇宙、自然規律的一種概括與描述,所以“丹道”是丹與道的融合,是中國傳統哲學與古代科技的結晶。導引,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導引,主要是指通過運動肢體的方式達到治病養生的一種方法;廣義的導引,則包括以肢體運動、呼吸吐納、存思觀想等各種方式達到治病養生的方法。

《賀知章集》

杭州市蕭山區檔案館 杭州市蕭山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蜀山街道辦事處 編,鍾妙明 編著,西泠印社出版社

本書是唐代文學家賀知章的別集,較爲全面地收錄了賀知章的作品。本書按照詩、文、墓誌等文體排序,以清刊本《賀秘監集》爲底本,廣泛參考類書、別集、史書和出土文獻,重新編纂成《賀知章集》,較前人的版本更加全面。本書在底本點校的基礎上,對相關文本進行了較爲詳細的校勘,全面梳理賀知章詩文的異文,是唐代文獻整理的最新成果。近年來,考古發掘共發現賀知章爲時人撰寫的墓誌銘增至十三篇,本書均予以收錄。此外,本書還沿用清刊本的傳統,附錄了友朋題贈、制、像贊等文獻。作者還重編了賀知章年譜,大致勾勒出賀知章的履歷、作品創作時間。本書文獻蒐集全面,點校精審,符合古籍整理規範,對推進唐代文學和歷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

《胡克家刻本〈資治通鑑〉》(全六十冊)

(宋)司馬光 編著,(元)胡三省 音注,浙江大學出版社

《資治通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編年體通史,是宋代以來最重要的編年體史書。在歷代史學典籍乃至我國古代全部典籍中,都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價值不僅在於梳理了先秦以來的歷史脈絡,保留了中古時期的一些重要史料,還在於開創了新的史著編纂體例,使後世史家爭相效仿,具有重要的史學史意義。元胡三省爲《資治通鑑》所作的注,學界公認價值極高,與《通鑑》原文相輔相成,已融爲一體。胡克家刻本《資治通鑑》經著名校勘家顧廣圻、彭兆蓀等人校刊,並附有校勘記,刊印審慎,錯訛較少,是清代中期以來最通行、最重要的刻本。此次影印,以上海圖書館藏莫友芝舊藏本爲底本。這個版本極其特殊,前面大部分是胡克家所刻原本之初印本,後面小部分是莫友芝主持補刻的初印本,兩部分皆字畫清晰、刀口爽利,是影印古籍難得的上佳底本。其承載的歷史細節,若隱若現,也極具趣味,引人深思。

《蘇雪林未刊日記(1934年、1936年)》(全四冊)

蘇雪林 撰,周榮 主編,戚慧 副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迄今爲止,已出版的蘇雪林日記有《蘇雪林作品集·日記卷》(15冊)和《蘇雪林作品集·日記補遺》(1冊)。但這些日記始於1948年10月1日,而其早年日記由於戰亂和屢次遷居,大都散佚了。武漢大學圖書館所藏兩本蘇雪林日記,爲蘇雪林民國二十三年(1934)和民國二十五年(1936)所記。日記的主要內容涵蓋了蘇雪林的寫作、教學、研究、讀書、交遊及日常生活等多個方面。日記中涉及魯迅、胡適、徐志摩、田漢、茅盾、沈從文、巴金、郁達夫等衆多新文學名家及其作品,無疑是瞭解蘇雪林乃至當時文學界的重要文獻。本次出版,採取圖文左右對照的方式,先灰度影印日記正文原稿,再附以點校文字。這兩本日記後面還附有蘇雪林存款記錄、收支記錄等,這些對於名人故居考證、城市史、社會經濟史、日常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極難得的一手資料,編者也將這些內容整理成表格,作爲“附錄”,以便學界使用。

《陳鱣〈類篇〉批語校證》

(清)陳鱣 批校,馮先思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類篇》編纂於宋代初年,取材於《集韻》,收錄字頭三萬有餘,彙集了前代小學要籍的主要內容,並摘錄了經史典籍註釋,保留故訓舊音頗多,是一部非常重要字書。黃侃稱《類篇》“是最完具之字書也”。現存最早的一部《類篇》校勘記非陳鱣批註本莫屬。全書校記將近兩千多條,其特點在引證羣書校訂《類篇》訛誤。陳鱣批註《類篇》有一萬餘條,是一部全面校訂《類篇》的校勘鉅著。本書將陳鱣各種形式的批語按照統一的體例整理,並且採摭清人、時賢及本人的校訂成果,以期補苴、校訂陳鱣批語的相關條目。本書對陳鱣批註的整理,將針對其批註上述特點,全面整理批語,將各處批語統一放到相應字頭之下,同時列出《類篇》原文,方便讀者參閱;將各種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並將各種校勘符號所蘊含的校勘意見以簡潔的文字表述出來,以期完整、全面的體現陳鱣校訂《類篇》的成果。

《中國曆代名家篆刻邊款釋文集成》(全二冊)

韓天雍 韓冰 編著,上海書畫出版社

《中國曆代名家篆刻邊款釋文集成》(上、下冊)首次彙集明代文彭至近現代中國篆刻名家300位、7600餘件作品,爲當代篆刻名家韓天雍教授多年研究成果。傳統印譜對邊款內容鮮有釋文,即使有也散佈於多本印譜中。本書以時間爲序,將所彙集篆刻作品的印文和邊款內容加以釋讀,附印人小傳、創作年代和部分作品印面、邊款圖片,對款文中涉及的時間、人物、地點、詩詞等加以註解,並吸納當今印學研究領域新成果,還收集了大量徐三庚、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爲日本友人定製之作,是一部篆刻邊款釋文的集成性工具圖書,對篆刻邊款內容學習、印人研究以及印學研究都有便捷性和學術性。

《方誌考稿》

瞿宣穎 著,上海書店出版社

本書是我國近代第一部方誌目錄提要方面的專著,也是瞿宣穎奠定其方誌學家地位的名作。本書分六編,收錄直隸、山東、河南、山西、東三省、江蘇共計700餘種方誌提要,對每種方誌的作者、卷次、內容特點進行了詳細的考訂。鑑於此書在方誌學上的重要價值,而自初版以來有整理再版。此次我社特據1930年天春書社繁體豎排初版《方誌考稿》(甲集)進行整理糾正初版的訛誤,,並增補其發表於1933年《志例叢話》一文,以此爲讀者提供一個藉以學習瞿宣穎方誌學理論的代表版本。

《中國考古學大事典》(全二冊)

朱乃誠 編著,上海辭書出版社

本書爲一部大型中國考古學史主題圖書。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乃誠爲《中國考古學年鑑》原執行主編,長期從事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該書以編年體形式記述1899—2021年中國考古學領域的重要考古發現、學術活動、研究成果等。全書270萬字,紀事首尾完整,資料翔實權威,對中國百年來的考古學史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總結。書後附有考古學會名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錄等8個附錄,以及考古學報告專刊、遺址地名等9個索引,便於讀者檢索。本書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支持項目。

《定縣八角廊漢墓竹簡選粹》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編,毛保中 賈連翔 鄭子良 整理,中西書局

《定縣八角廊漢墓竹簡選粹》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以定縣簡爲代表的極端性狀竹書的整理及其方法研究”、“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規劃項目階段性成果,“簡牘高質量整理出版工程項目”“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成果。本書以1973年出土的已經炭化殘碎的定縣八角廊漢墓竹書爲整理對象,利用最新的廣域圖像採集和竹簡保護技術,從定縣漢簡中選取已經綴合且保存狀況相對較好的竹簡175支整理髮表,收錄竹簡的廣域圖像、2.5倍放大圖像及定縣簡初次整理時的釋文卡片。內容包括《論語》《儒家者言》《太公》《文子》《保傅》《哀公問五義》《六安王朝五鳳二年正月起居記》以及數術類文獻等共八種。通過廣域圖像,首次向學界展示定縣簡的原始面貌、簡文書寫等內容。

《嘉業堂藏書志稿鈔本彙編》(全七冊)

繆荃孫 董康 編,本書項目組 整理,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嘉業堂爲南潯劉承幹藏書樓,典籍收藏極爲豐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鼎盛時期藏書逾二十萬冊、六十萬卷,多珍本秘籍,蜚聲學林。其中有宋版前四史、《永樂大典》副本鈔本、文源閣和文瀾閣《四庫全書》殘本等極有價值的珍品。可惜收藏旋即失散各處,難以尋蹤。《嘉業堂藏書志》即嘉業堂藏書目錄,將劉氏所藏精華包舉無遺。民國五年劉承幹延請繆荃孫爲所藏典籍撰寫書志,兩年後積稿未成而繆氏去世,亟於二十年代初爰請吳昌綬對繆稿進行參訂增補,終因不甚符合要求而被擱置。二十年代末,即在上海寓所繼請董康續編書志,董氏應命兩地往返,成稿六冊。四十年代前後,劉氏以繆稿爲主,參酌吳、董二稿,合併爲一書。及1963年劉氏去世,書成而終未刊行,志稿遂流散四方。本書爲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藏《嘉業堂藏書志》的影印本,總名《嘉業堂藏書志稿鈔本彙編》。

《唐五代詩全編》(全五十冊)

陳尚君 纂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五代詩全編》是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唐詩文獻研究專家陳尚君先生編纂的一部超大型唐詩總集文獻,也是陳尚君教授40餘年唐詩文獻研究的總結性著作。與已有的大型總集文獻相比,《全編》有以下特點:一、蒐羅全面;二、收錄準確;三、校勘詳細,記錄異文,展現唐詩文本流變情況。四、編次合理,小傳考訂詳明,備錄詩歌本事,宏觀展現唐代文人社會多元面貌。陳尚君教授彙輯唐五代時期的全部詩歌,利用目前可見的一切文獻與考訂成果,對這些唐詩進行逐首的甄辨、考訂與校勘,爲當代學人及熱愛唐詩的讀者提供一座信息準確、文本可靠、資料詳明的唐詩文獻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