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通脹、通縮、降息大陸經濟的三重挑戰

工商社論

大陸上週末公佈物價統計,呈現民間消費價格上漲、但是工業價格緊縮的逆趨勢,另外,經濟發達的城市通貨膨脹率較低,而廣大的農村卻承受較高的通膨壓力。衆所皆知,消費物價上揚主要受到豬肉價格暴漲的衝擊病竈具體,屬於急症,但是工業價格緊縮的通縮壓力,以及市場信用緊縮的現象,則是長期慢性病。大陸如何緩和通脹、通縮、信用緊縮並存的問題優先順序如何排定,是農曆年前總體經濟穩定的重大挑戰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月9日公佈物價統計,今年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也就是一般所稱的通貨膨脹率,向上揚升到3.8%,創下7年以來的新高紀錄,而且漲升的速度與幅度都相當驚人,今年2月大陸CPI年增率才1.5%,過去8個月一路攀升,9月破3%,10月更飆至3.8%。

消費者物價上揚的病竈明確,就是因爲非洲豬瘟所引發的豬肉價格暴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的豬肉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飆升了一倍(上漲101.3%),由於豬肉價格在消費者物價指數中的比重甚高,而且對於食品類連帶助漲的刺激,統計局說明,豬肉價格「推升了CPI約2.4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10月份物價上漲的因素,有三分之二是導因於豬肉價格飆升。相對與豬肉無關的非食品價格漲幅只有0.9%,服務價格漲幅也只有1.4%,顯示驚人的通貨膨脹率的病竈,就是豬肉。

既然豬肉是通貨膨脹的元兇,對症下藥後就有根治的機會,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明確指出,「中國實際上沒有通脹,也不存在通縮,價格走勢總體平穩。」而豬肉漲價的主管機關農業部,早在今年3月就預言下半年豬肉價格將會上漲7成以上,也啓動相關的增加生產措施,農業部的文件顯示,現在已經有24個省分相繼發佈促進生豬生產的措施,吉林遼寧、山東等12個省的生豬存欄、也就是養殖頭數已經回升,農業部認爲按照目前的趨勢,年底前生豬生產產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但是,同時公佈的全國工業生產出廠價格,也就是通稱的躉售物價指數(PPI)與去年同期相較下降1.6%,躉售物價的下跌趨勢比消費物價更明顯,降幅也更大,去年10月PPI還有3.3%的增幅,到了今年元月跌到0.1%,7月之後出現負值,至今已經連續四個月衰退,且跌幅有顯著擴大的跡象。

躉售物價指數下滑的現象,如果並同上週二,11月5日深圳市政府公佈的深圳經濟增長統計,就不難看出大陸經濟目前遭遇的困境。深圳公佈今年「前三季累計經濟增長6.6%」,看起來似乎是遠遠超越全國平均值,但是由於上半年的GDP增長率是7.4%,去年前三季的累計增長也達8.1%,由於深圳市首度沒有公佈單季的GDP增長率,大陸媒體與經濟學家根據官方數據,計算出深圳第三季的GDP總量爲人民幣6,555億元,與去年第三季的6,521億元相較,僅增長0.5%。另有財經自媒體依據同樣的官方數據,「經過加權之後」計算出第三季的增長爲5.15%,不論是哪個數字,都是深圳建市以來最低紀錄。

深圳在去年經濟總量超越香港,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哥,今年第三季,香港GDP在反送中抗爭下出現2.3%的衰退,深圳的表現還是遠遠超過香港。但是,作爲大陸面對全球貿易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與科技創新中心,深圳仍然難逃經濟增長放緩,與躉售物價的下跌傳達出同樣的訊息

我們觀察,躉售物價下滑的趨勢與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度存在高度關聯性,不只是躉售物價、深圳經濟增長,包括臺灣、韓國的貿易進出口,都在今年第三季出現較大的衰退,大量的官方統計數據都指向,衰退的根源就是中美貿易談判。經過近20個月的對立與折衝,貿易摩擦在今年第三季已經對大陸以及全球的經濟體產生顯著的負面衝擊。

人民銀行在11月5日,如期進行到期續作的中期便利貸(MLF)釋出資金,也就是央行的貨幣市場操作工具,金額高達4,000億元人民幣,基本上與到期回收的餘額相同,但是大出市場料之外的是,央行MLF的得標利率只有3.25%,較上一期下降了0.05%,5個基點的降幅雖然不大,卻意味着央行有意引導市場利率繼續下行,甚至引發市場對於年底前調降利率的期盼。顯然央行也注意到生產面緊縮的現象,纔會在明知通貨膨脹率即將大增的前夕,進行調降利率的貨幣市場操作。

面對通貨膨脹、躉售物價緊縮同時存在的挑戰,我們必須密切觀察大陸豬肉價格是否的確如農業部所稱,將會在年底之後逐漸回降,至於工業生產價格的緊縮,則期盼中美正在進行的階段性貿易協定能夠順利完成。通膨壓力是短期猛暴的單一因素,通縮問題則有賴貿易秩序的逐步恢復,兩個病竈如果都能獲得解決,2020年大陸與亞洲的經濟持續增長就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