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目標歸來彰顯經濟發展信心

標題:GDP增速目標歸來彰顯經濟發展信心

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世界矚目的中國GDP增速目標答案揭曉。時隔一年,政府工作報告重提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目標,不僅昭示着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健與自信,更體現了對促進經濟質量發展的遠見卓識。

“6%”的速度基準線是一個平衡發展速度與預留髮展潛能的綜合性指標,政府工作報告同時還指出,要“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與過去剛性的指標不同,此次GDP增速目標迴歸政府工作報告只爲經濟發展設立速度下限,在發揮指揮棒作用的同時體現了指導性包容性,給經濟發展預留了改革創新空間

當前,我國經濟已處在優化經濟結構、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的階段,這就意味着注重經濟發展質量與重視經濟發展速度缺一不可。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是關鍵。然而企業供給質量不高,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服務化水平不能滿足消費者消費升級需求已成爲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結構性梗阻。提升供給能力,爲國民經濟“通經活絡”,關鍵在於科技創新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用科技創新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發展新動能。

據《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企業R&D經費支出16921.8億元,所佔比重達到76.4%,已成爲科技創新的重要投入主體。從這一意義來看,如果速度過慢,容易使經濟發展失去活力,有陷入經濟衰退的風險,也不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如果速度過快,則有可能導致經濟活動管理者層層加碼,使經濟活動主體爲完成指標而“疲於奔命”,減少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和熱情,限制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潛能的激發作用,不利於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着我國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看不見的手”將更多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而“看得見的手”將更加註重發揮引導功能。正如曾經的“五年計劃”變“五年規劃”一樣,把剛性指標變成剛柔並濟的引導性目標,既是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也是對科技創新的信心。

科技創新是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生產要素。當我國經濟逐漸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科技創新需要在更加開放包容的GDP增速目標引導下,爲經濟增長激發更多潛能、貢獻更多力量,推動中國經濟的航船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