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名家陳必先談音樂 瞭解樂曲的過程就像「談戀愛」
1959年當時九歲,臺灣第一位獲准以天才兒童出國深造的鋼琴家陳必先日前返國,面對年輕世代,陳必先說身爲老師,「我只能打開學生擁有的,但學生沒有的,老師也放不進去。」陳必先也說,彈琴就像彈戀愛,「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第一次看到一首樂曲的感受。」
陳必先說,瞭解樂曲就像是談戀愛一樣,「我常跟學生說,要記得當初第一次感受音樂的第一印象,很多時候相處了,才知道那裡有缺點,但千萬不要忘記那個新鮮感,雖然每天都好像重新開始,很吃力,但這才真切。」
陳必先1950年出生臺北,5歲開始學琴,9歲以臺灣資賦優異兒童的身分出國深造,後來拿到慕尼黑國際鋼琴大賽首獎,走紅歐陸,並任教於科隆音樂院退休。
陳必先說,她並非帶着優渥生活費出發,而是拿着父親當時可以買一棟房子的費用出國,這也讓父母親常常爲此吵架,「我一人寄住在老師家習琴,學琴之外也必須照顧老師一家人、做飯兼帶小孩,老師又生很多個,我可以做到邊煮飯邊哄小孩邊幫忙看作業加上偷閒練琴,只有音樂是我的救贖。」陳必先回想表示,所有細節她都歷歷在目,當時痛苦到想自殺,但現在的她可以理解,「二戰後的德國人心保守,只想求生存,我想我必須體諒。」
在德國居住多年,陳必先說德國與中國文化差異是很大的,「德國就是勇於表達,充滿自信,要讓人可以被啓發,表達自己的訴求;但中國文化的態度就是無我,大家平和,留白,不要打擾。」陳必先說,現在很難要求學生故意去吃苦,去體驗,「但經過苦難之後的明白,纔是真正的明白,永遠都要自己去體會。」
年底陳必先將與陳宏寬舉行聯合音樂會,這也是相隔22年來「姐弟琴聲」再度合體,上半場將分別演出拿手曲目,下半場將演奏多首雙鋼琴經典曲目,巴赫、拉赫曼尼諾夫、莫札特、 德布西重量級曲目,陳必先說,「跟宏寬演出也是一種對抗,但我們默契十足,希望能滿足家鄉樂迷。」音樂會將於12月16日舉行,地點在臺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