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汽車”是冷門還是未來?

2020年的北京車展上,何小鵬表示"飛行汽車將會有巨大的市場",同時首次展示飛行汽車;2021年的上海車展上,小鵬汽車正式發佈了第四代智能電動載人飛行器:旅航者X1。

而就在今年1月,何小鵬更是放下"狠話":2021年年底推出飛行汽車,開放試乘試駕。

曾幾何時,眼下相對"冷門"飛行汽車還只是存在於電影中的科幻產物,時至今日,就連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贏得一絲喘息機會的何小鵬竟然也來橫插一腳。

花個200萬,你就可以享受飛行汽車

啓動汽車開上馬路,地圖提示前方大堵車,在別人忙着找尋第二條路,或者是隻能前進並加入堵車大隊時,你只需要按下"汽車變形"按鈕,便能將座駕從一輛普通汽車變爲飛行汽車,瞬時間成爲人羣中最靚的仔。

到達目的地附近,降落並回到地面之後,再一鍵收起機翼,你依舊可以融入到車流中。

當然,如果你願意的話,你也可以選擇與同伴一起乘坐飛行汽車,只不過前提是,你得先花200萬買一臺"太力飛車TF-1",還要有汽車駕駛證與飛機駕駛證。這也是當前全球唯一獲得適航證的飛行汽車,採用油電混合動力,最高飛行高度3048米,最高續航640公里。

視頻

獲得適航證書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太力飛車"的產品將能夠投入合法商業化運營。

圖 | FAA授予的適航證

或許你還不知道的是,這款"太力飛車"背後的老東家是國內的整車製造商吉利汽車。2017年,吉利全資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將其更名爲"太力飛行汽車"。去年,吉利太力飛車與傲視科技共同組建了現在的沃飛長空,旗下有主打工業無人機的"傲勢"和主打飛行汽車的"太力"兩大品牌。

此外,不僅僅是"太力",吉利還投資了另外一家飛行汽車公司Volocopter,後者也已經於去年向FAA申請適航證書,並計劃在2023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證。

與此同時,吉利當然也沒有放過中國市場,依據沃飛長空CEO靖超所說,依據計劃,"差不多三四年後,Volocopter飛車產品就可以在中國正式推出。"

乘坐"飛機"上下班即將成真,是不是很激動?但更激動的是,或許不用等到三四年之後,我們就可以享受到這一福利,畢竟當前從事飛行汽車研發的可不只有吉利。就國內進程來看,吉利的飛行汽車並不是"前無古人"。

新能源之外,車企也在角逐飛行汽車

就產品形態來看,當前玩家所設計的飛行汽車主要分爲三類:

具體到公司,相比於近期因爲"新造車"入局者出現而熱鬧不斷的新能源汽車賽道,飛行汽車則是相對低調得熱鬧。

而與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賽道一樣,飛行汽車賽道玩家的身份也是多種多樣,覆蓋了科技互聯網巨頭(騰訊、英特爾、谷歌等,以投資爲主)、傳統汽車製造商(吉利、戴姆勒、豐田、現代等)、飛機制造商(空客、波音等)、創業公司(億航、PAL-V、AeroMobil等),還有小鵬這類新造車勢力。

其中,不管是在今年初CES上透露飛行汽車開發計劃的通用汽車,還是率先拿下全球首張適航證的吉利,亦或是橫插一腳的小鵬,他們也正奔跑在新能源汽車。

而相較於新能源汽車,飛行汽車的挑戰性更多。就技術層面,當前同樣以電池爲主要動力的飛行汽車來看,除了電池續航問題,它還要解決飛的安全、不掉下來的問題。更難的是基礎配套設施上,包括飛行汽車的認證標準、可飛行領域劃分、事故責任認定與劃分、駕駛員門檻等等都還是未定的。

就過去多年來,這一賽道已經陸陸續續出現了多個"失敗者",包括因爲資金問題而放棄飛行汽車項目的Uber,展示原型一年後叫停了飛行汽車項目的奧迪與空客,以及因爲無法找到可行商業路徑而被迫關閉早期飛行汽車項目Flyer的Kitty Hawk。

不過針對基礎設施,可以看到的是,包括中美在內,多個國家都在推進飛行汽車的商業化嘗試。比如中國,中南局已經組織召開億航載人無人機型號合格審定首次會議,也就是說億航已經開始了申請適航證的流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或將可能在2年後通過適航認證,繼而開始試水商業化。

又比如韓國,其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國內市場城市空中交通(UAM)服務商業化,最初將批准首爾市內的若干飛行線路,之後打算逐步增加航線和航站樓的數量。

最後

正如何小鵬所說,"飛行汽車將會有巨大的市場",這也是爲什麼這個賽道能夠吸引這麼多資本和玩家進來的原因。

至於市場到底有多大?一項由Frost & Sullivan進行的城市空中交通(UAM)研究顯示,空中出租車有可能會在2022年步入運營階段,並將以每年46%的複合增長率擴張,到2040年將會有超過43萬輛空中出租車投入使用。

同時,摩根士丹利也預測,到2040年,自動飛行汽車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美元。

而未來5年,於各玩家而言,或將是一個關鍵時期。

除了前面提到的吉利投資的Volocopter已經計劃在未來三四年來落地中國市場,以及億航外,比如現代汽車,其已經聯合現代建設、韓國電信、仁川國際機場共同發展空中汽車產業,並計劃在2025年推出可商業化落地的飛行汽車。

又比如在產品顏值上領先一衆對手的日本Sky Drive公司,以及小鵬汽車,前者計劃在2年後正式推出載人飛行汽車,後者已經研發有3款產品,預計今年底推出飛行汽車。

與他們一同競賽的還有很多,而僅今年,就已經有3家飛行汽車企業宣佈在美國借殼上市。

可以預見的是,雖然飛行汽車賽道在當下還是屬於較爲"冷門"的領域,但是資本、傳統玩家、新興玩家卻已經早早的開始了自己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