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調控不能躺在限購令上睡大覺

日前,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北京商品住房市場成交量持續回落,成交均價爲每平方米19679元,爲19個月以來首次同比下降。

相比較於其他城市,北京房價的這次下降頗具象徵意義,很多專家特別是管理部門將本次降價歸因於本次出臺“國八條”以及地方配套實施的更爲嚴厲的實施細則所致。

北京市住建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成交量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投機性需求被有效擠出,目前近九成的市場交易都是剛性自住需求。

實際上,這位負責人的話迴避了另外一個話題,即降價帶來的另一個關注點就是很多的剛性需求也被實際壓制。因爲,在本次限購令的政策中各大城市幾乎都是採取的“戶口限購法”,其中北京是最嚴厲的一個城市,即非本市戶口需有5年以上納稅證明才能購房。也就是說,如果限購令不復存在的話,房價還會存在“報復性”反彈的可能性

當然,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另一隻手就是加快市場供應量,如果落實到政府這一塊的話就是加快保障房的建設。從本月上旬開始,國務院派出8個督察組,對包括北京在內的16個省(區、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開展專項督察。督察的內容包括:重點檢查各地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責任落實情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情況,執行稅收政策和差別化信貸政策情況,住房用地供應管理情況,引導住房需求情況以及落實住房保障和穩定房價工作約談問責機制情況。

如果說長時間以來房價的瘋狂上漲一方面歸咎於投機者的炒作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過度依賴。話說回來,就是如果沒有房地產的迅猛發展,很多地方政府的腰包也不會撐得這麼滿。因此,要讓他們真正從揣腰包的階段轉入掏腰包建保障性住房的階段並非像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本次房價調整,是一次暗示暫時博弈的結果還是一種真正理性意義上的迴歸,可能兼而有之,而我們期待的更應該是後者。1月26日公佈的“新國八條”要求,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目標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並於一季度向社會公佈。此後,一些地方所公佈的控制房價目標卻被公衆批評爲“限漲令”。因爲幾乎所有城市都將2011年目標定爲“增長10%”左右。北京在3月30日宣佈“新建普通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新建普通住房價格與去年相比穩中有降”,是所有公佈調控目標城市中第一個提出“降”的城市。當然,很多城市不能跟北京的“財大氣粗”以及政治敏感性相提並論。截至到3月底,據各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上報彙總,全國657個(包括287個設區城市、370個縣級市)城市中,已有608個城市公佈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佔92.5%。還有49個城市沒能按期完成公佈調控目標,按照“國八條”的要求,將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問責。

應該說,設定調控目標也只是紙上談兵,最終是否能夠真正落實到真實的房價上、落實到老百姓的真實感受上,尚需要在調控出臺一週年的時候做一個綜合盤點,當然不乏其中會有水分出現,但是如果真的沒有一個地方領導因此而受到問責的話,那倒是一種意想之外的結果了。

但是,房價的調控不能躺在調控的搖籃裡睡大覺,可以預期的是,在房價逐步趨於穩定和理性以後,相應的調控政策將會逐漸淡出房地產,到那時炒作之風是否會捲土重來,誰人又會從中大撈一把,我們尚不得知,如果這種預期不能給予明示的話,爲眼下房價下降歡呼還爲時尚早。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評論員 王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