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我國頂尖科學家因車禍“意外”身亡,究竟是巧合還是預謀?

人的一生當中,大多都是平安度過,卻偏偏總有些躲不開的天災人禍。

近20年的時間裡,我們就失去了幾十位科學家及院士,他們當中,有的是因患重病而去世,有的則是因爲空難、車禍等事故,導致的意外身亡,令人惋惜不已。

這些因意外車禍喪生的科學家們,都是各行各界的頂尖人才,不少人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已奮鬥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只可惜,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硬生生奪走了他們的生命,使得科學界損失慘重。

專研轉基因的植物學家—張大兵

2023年6月23日,“上交大”科學技術學院的線上網站,卻在下午時分變成了黑白色的,經瞭解才得知,任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的張大兵,不幸於車禍中喪生。

這一噩耗,可謂是令無數師生悲痛萬分,年僅56歲的他,距離退休,僅差四年的時間了。

作爲植物學家的他,長期從事種植物方面的研究,曾對調控水稻光敏、轉基因特徵識別技術等領域,都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還對此寫出了一系列交流意見與反饋。

他心繫百姓們的安危,深知轉基因植物的利與弊,因此,他對於轉基因種類的安全測定,尤爲的嚴謹。

可以說,他的某些理論,爲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及安全性質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爲農產品貿易開展,提供了有利的證據支撐,也從側面推動了我國的經濟。

只可惜,有着如此遠瞻前景的植物學家,卻在回家的途中遭遇車禍,享年僅有56歲。

控制系統工程專家——寧濱

大家平日裡常常乘坐的地鐵、高鐵等列控系統,都離不開一位名叫寧濱的科學家。

他既是我國的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國軌道交通數字化的領軍級人物,還率先提出了“高鐵名片”以及“走出去”的想法,爲實現列車高速運轉,創下了堅固基礎。

不光如此,寧斌教授還在中國鐵路6次大提速,列車運營的安全規劃上,有着重要的突出貢獻,因此,他還榮獲了諸多特等獎,以及行業內的最高嘉獎詹天佑大獎等。

但就是這樣一位爲國着想的優秀工程專家,卻在趕赴世界交通大會的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經搶救無效去世,逝世時也僅有60歲的年紀。

人至老年,卻依舊在自己的崗位上奔波,他們原本明明可以選擇退休養老,卻不甘心放任祖國未來的發展不管,情願拋棄自己的時間,此等用心,讓人敬佩不已。

援藏幹部及植物學家——鍾揚

每一位科學家都值得人敬畏,這其中,要論最有勇氣的人,當屬連年前往西藏援助教學的植物學家——鍾揚。

他自2010年被中央選定成援藏幹部後,就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任勞任怨,還成爲了當地大學的副院長,爲當地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種植業內的人才。

鍾揚不僅僅在植物分子進化、生物信息學、系統生物學分析等方面有研究經驗,還在採摘的高原香柏當中,提取出了有效的抗癌成分,造福了全天下無數百姓。

高海拔的惡劣環境,沒有讓他對教學事業有所退縮,反倒是在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截止逝世前一段時間,他已爲西藏大學培養出了8名碩士學員,還有獲得博士學位的3名教師,在這之前,他還在復旦大學任職過幾年,稱得上是桃林滿天下了。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他卻在前往某學院講課的路上,不幸遭遇車禍去世,年僅53歲。

中國軍芯帶頭人——陳書明

遙想開國大典的當天,周總理的一句:“飛機不夠,讓他們再飛兩遍吧。”讓多少人感到心酸。

身爲我國軍方科學家、微電子專家的陳書明,正是生於那個艱苦的年代,彼時我們被外國科學家所刁難,目睹了這一切的陳書明,不禁氣憤的開口說道:“既然買不來,我們就自己做,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也一定能成功!”

靠着這股子的不服輸,陳書明在人生之後幾十年的時光裡,一頭都扎進了鑽研軍用武器芯片當中。

當時沒有專業的設備用於繪圖,陳書明就將所有的圖紙攤開了,一點點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繪製,長度與面積足足有一整個足球場那麼大,通常一畫就是好幾天,哪怕是自己的雙手被磨破皮了,他也絲毫沒有察覺出來,全然在爲結果欣喜若狂。

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卻愣是用自己的所學,研究出了首款適用於戰機的芯片。

這之後,他也沒有停下爲國自強的腳步,研究出了10餘款不同類型的芯片,還獲得了50多個專利,號稱是軍芯界的發明狂。

可惜天不遂人願,2018年12月31日的時候,陳書明在回老家的路上,遇到了後方車子的追尾,加上下雪天道路太滑的原因,最終造成了慘劇的發生。

讓人感到唏噓的是,他的年紀也算不得大,去世時終年57歲。

提出“改治結合”的生態學家——馬世駿

有不少人都認爲,車禍致死發生的概率僅在這兩年比較多,實際上卻不見得,不單單是這兩年,哪怕是在1991年的時候,也曾發生過一件令人心痛的車禍事件。

生於1915年的生態學家馬世駿,算得上是開國以來資歷較爲老的生態學家了。

由於當年蝗災氾濫,他根據蝗蟲每年生育的生態原理,提出了“改變與治理合一,從源頭滅除蝗災”的想法,還針對此事給出了一系列防治方案,從根本上提供了產物的產量。

作爲一名老科學家,他與所有的同齡人一樣,都熱衷於實地勘察,他認爲只有眼見爲實的東西,才最有調查與鑑定的意義,一味地紙上談兵,基本沒什麼效果。

所以,他纔會想到來到當地調查勘察,不料,卻在1991年5月30日,遭遇車禍喪生,讓人嘆息不已。

結語

這幾位院士及科學家的離世,都爲各個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極其重大的衝擊與損失。

希望其指導過的後輩們,能夠不負他們的期望,爲祖國日後再創輝煌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