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齊/颱風韓流緊密交流 搶佔文化新浪頭

▲仰賴出口歷史背景相仿的臺灣南韓,現今皆以「文化」做爲國家發展戰略之一,無論是飲食、文化、文創都是能出口的軟實力。(Photo by Blowing Puffer Fish & Richard, enjoy my life!/Fickr/合成圖

臺灣與南韓因缺乏天然資源,所以經濟發展均依仰賴出口。過去韓國全力發展重化工業,而我國則扶植中小企業,雖雙方產業結構不同,但雙邊貿易持續成長。

臺、韓雙邊貿易以「產業內貿易」爲主,依我國統計,2016年臺韓雙邊貿易總值爲274億3,851萬美元,韓國是臺灣的第五大貿易伙伴(次於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香港)、第四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日本、美國),與第六大出口國(次於中國大陸、香港、美國、日本、新加坡)。另依韓國統計,2016年臺灣是韓國的第七大出口國(次於中國、美國、香港、越南、日本、新加坡)與第五大進口國(次於中國、日本、美國、德國),顯見兩國貿易尚堪熱絡

不僅如此,依我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韓國訪臺旅客人數達884,397人次,臺灣訪韓旅客亦達到808,420人次。2017年臺、韓皆受中國觀光客減少的影響,兩國觀光客互訪的增加,亦適時彌補了「陸客不來」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因此,2017年臺、韓雙邊互訪有望達200萬人次的目標。若加上地緣政治的親近性,以及同爲民主社會的環境,臺、韓透過人員互訪實現「以人爲中心」的文化交流將會大增。

過去受到1992年「韓中建交」與「臺韓斷交」影響,臺灣與韓國出現心裡上難以彌補的隔閡。但隨着韓流文化的盛行,學習韓語儼然成爲臺灣年輕人間的熱潮,加上韓國經濟表現的亮眼東北亞局勢的變動,使得韓國成爲臺灣民衆關注的對象。

事實上,臺灣可說是韓流文化的發送地,從臺灣擴散出去的韓流文化,再與不同國家相互影響、交流,才能發展成如今的地位。而且臺灣不只是韓流文化的重鎮,過去臺灣的武俠小說、電影、電視劇亦曾在韓國吹起一陣「颱風」,且帶給韓國很多影響,甚至比現在韓流對臺灣的影響更大。只是,由於過去種種的歷史因素與心裡情節,使得臺灣人對韓國並不瞭解,而韓國人也對臺灣不關心。

▲臺、韓演藝圈交流甚密,不只「韓流」襲捲臺灣,「颱風」也侵南韓形成浪潮。(圖/視覺中CFP/示意圖

對於臺、韓兩國來說,以「文化」做爲國家發展的戰略之一,是同樣明確的。兩國都非常重視內部文化的提升與發展,也十分關心自身文化的對外交流。然而雙方在文化交流上,仍有許多需共同努力的空間。

一、互設海外文化宣傳機構:目前臺灣文化部設有4個海外文化中心(巴黎、紐約、日本及香港)並增設的7個駐點(洛杉磯、休士頓、英國、俄羅斯、西班牙、德國及馬來西亞),共計有11處的「文化全球佈局」海外據點;而韓國的「海外文化弘報院」,則在27個國家共設立了31個分所,進行韓國文化的海外宣傳與文化交流。顯見,雙方皆有向外推動自身文化的企圖心,但卻未互設海外據點。

其實過去韓流之所以得以興起,與臺灣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亦即臺灣能幫助韓流向外擴展,而韓國民衆亦對臺灣有不小興趣,若能互設文化中心,將可增進彼此文化交流的力量與可能性。

二、共同研究過去的文化議題:臺灣與韓國面臨諸多相同的社會與文化議題,也有許多文化相似性。因此,可先針對文化上具親近性的議題,進行研究課題的開發與討論,再持續往外推展。例如,韓國受到儒家文化影響深遠,且發展出獨特的儒學思想;而過去臺灣的中華文化總會亦關注中華文明對於亞洲各國的影響。因此,兩國可針對如何進行自我轉化與再造,開創自我獨特文化展開共同研究。

又例如韓國與臺灣都曾經歷由威權轉變成民主的過程,亦分別實現「轉型正義」的課題,雖然類似課題雙邊已有不少交流,但引起兩國民衆的關注度仍不夠高,值得更多投入與共同探討。

三、一同開發未來的文化課題:配合兩國文化與政策上的發展目標,兩國不妨嘗試文化課題的共同開發。例如,韓國雖自認爲單一民族的國家,但事實上近年來因農村地區外籍新娘的需求增加、外籍移工的增多,使得韓國也須正視國家內「多元文化」的課題,而這正是臺灣較爲有經驗的文化課題。反觀臺灣近期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而韓國在越南與菲律賓的經驗則值得臺灣學習。

若臺、韓能透過內政或外交涉及文化事務等議題共同思考,相信有助於加速雙邊彼此的瞭解,並增進交流的興趣。

好文推薦

董思齊北韓核武 臺灣安全堪慮

董思齊/求中立、去外力、促統一,韓半島做得到嗎?

董思齊/文在寅施政困境:南南衝突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董思齊,現爲臺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臺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臺師大東亞系兼任助理教授、真理大學人文資訊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專長「臺韓比較研究」、「韓國文創產業政策」與「東北亞政經發展」。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